【本报讯】“以前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不一样了,镇里对各村社干部的每项工作都会进行半年和年终考核排名,并对村社干部给予奖励,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再搞平均主义。大家都有了危机感,干不好被排后面,不但丢了全村的面子,自己脸上也挂不住。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我们村在全镇7个行政村综合排名第二,共获得44600元的工作奖励资金。”皋兰县忠和镇忠和村老支书牛有祥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忠和村完成征地工作805亩,排名第二,得奖金21000元;村庄亮化、砂砾路铺设2项重点项目,排名第一得奖金9600元;环境综合治理排名第二,得奖金8000元;疑难问题排第四名,得奖金6000元。以前花八九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今年花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村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同时,村社干部的收入也提高了,而这些都得益于忠和镇对村社干部实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忠和镇副书记魏周阳告诉记者,“以往我们的村社干部虽然都很敬业,没有假期,没有双休日,晚上也不得空闲,经常加班加点干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处理村上的各种事情。每天80%的时间他都在村上忙碌着。然而与之不相符的是,他们的工资收入却非常低,书记、村主任每月只有600元。村上的文书、会计、各社社长则收入更少,一个月只有150元钱。大家干工作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或多或少肯定会受影响。”为此,结合皋兰县基层党建“书记创新项目”工程,忠和镇专门建立村社干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双联行动、政策落实、项目建设和群众满意度等全镇重点工作、创新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镇上筹集6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按照不同的难易、轻重、缓急程度分配相应的奖励金额。半年和年终对各村进行绩效考核,对勇于承担重任、工作扎实有效、敢于开拓创新、能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村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提高村社干部的收入,进一步激发村社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调动村社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0日,市政协主席王冰驱车前往自己的“联村联户”点——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走访联系户,调研村里发展情况,并为部分学生送去了书包、文具等。经过一年的“双联”工作帮扶,位于大山深处...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