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家新的贫困标准,2011年底,皋兰县扶贫对象12467户、4820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1.58%。由于贫困面积大、程度深,被纳入国家六盘山特困区。扶贫攻坚成了皋兰县的当务之急。
然而,皋兰,财政穷、工业弱、农业小,生产发展资金短缺,再加上以往有限的扶贫资金往往一次性用完,而贫困户的脱贫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限的扶贫资金撼动不了贫困的大局面,扶贫攻坚这一仗并不好打。那么,皋兰,该如何突破这一难,与全国同步奔小康?
“改变‘输血\’机制,创新扶贫手段,建立贫困村‘钱生钱\’的造血机制,实现扶贫资金的一次投入,农民持续受益。”皋兰县扶贫办主任李清凌说。基于这一理念,“互助社”由此成了皋兰县破解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老大难”的“重头戏”。
在皋兰县九合镇朱家井村,贫困户朱玉瑶第一个在全村规模搞起了畜牧业。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养羊。“现在咱们村有了集体‘钱庄\’,借钱很方便,这不,我借了3000元钱,买了10只羊,种地的同时再搞搞养殖业,增加收入。”朱玉瑶口中的集体“钱庄”便是朱家井村于今年8月份成立的“互助社”。“互助社”正常运行的第一天,朱玉瑶便第一个轻轻松松从社里借了款,干劲十足地搞起了畜牧业。
那么,何为“互助社”?为何能在短短一天时间内为村民提供借款?资金从哪里来?“所谓‘互助社\’,其实就是政府注资,村民入股,是‘政府+村民’模式,成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建立互助资金平台,专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借款服务的一种扶贫创新机制。用我们的土话说,就是政府\‘下面条’”,村民\‘调佐料’,帮助贫困村民脱贫的一种扶贫新手段。”朱家井村村主任柴学宗介绍说。
朱家井村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沟,虽然距离兰州市区只有5公里路,却因无水浇地,人均只有两亩旱地的制约因素,有1/4的村民还处于贫困状态,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可是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外出找活并不容易。为此,很多贫困村民都想借点钱搞养殖业或发展设施农业,却苦于无资金。谁都知道,农民贷款难,无抵押、无担保,贫困村民贷款更难。
今年8月份朱家井村被列为村级互助社发展项目村,获得20万元专项扶贫启动资金。这一下子激发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有了专项扶贫资金这锅“面条”,200元、500元……3000元,村民们便纷纷往锅里调“佐料”,陆续自主、自愿地以自有资金入股,建立“互助社”,筹集用于发展生产的互助基金。同时,村民们还民主选出理事会、监事组管理“互助社”,并以低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利息为社员提供借款。
“‘互助社\’运行模式虽然类似于银行,但却以扶贫为主,是我们村集体的。‘互助社\’的钱,只允许村组织内部的‘互助社\’社员借用,单笔借款额度为3000—5000元。主要用于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不能用作他用,社员当天申请,理事会落实项目后,当天就可借款,一年内还清。特别贫困的贫困户还不要占用费(利息)。所以大家更愿意亲切地称之为‘集体钱庄\’或‘钱柜\’。”柴学宗高兴地说,明年开春,他们将用这笔互助金帮助贫困户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建高架大棚,让“集体钱庄”发挥最大效益。
“互助社”这把创新扶贫手段的“金钥匙”,在打开朱家井村致富大门的同时,也为其他贫困村开启了通往财富的大门。
早在2007年,九和镇九合村就被列为村级互助社发展项目试点村,注入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经过5年的发展,该村“互助社”发展欣欣向荣,入社社员达到100多户,累计发放借款100多户、40多万元,其中50多户社员将借款用来养鸡,并成立了养鸡协会。如今,九合村每天为兰州市内输送1000多只肉鸡,同时还向广河、临夏及外省输出,为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与此同时,在社员仲昌宏的牵头下,养鸡协会的10多名会员还独辟蹊径,每人向“互助社”借款5000元,合资办了鸡饲料加工厂,低价为协会会员们提供鸡饲料,降低养鸡成本,使养鸡户们的利益最大化,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除了养殖业,“互助社”的建立,还为九合村发展设施农业促增收的村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村民辛世君和“互助社”内的其他社员一样,也是2007年“互助社”成立之初便入股的社员,这两年儿子上大学,女儿上技校,家里的花销越来越大。可夫妻俩都快50岁了,外出打工很困难,今年3月份,便向互助社借款5000元,建了2个高架大棚。比往年多挣了1.5万元,而从“互助社”借的钱,8月底就还上了。像辛世君一样,所有的社员在借款一年内都能连本带息按时还上。“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村民们笑着坦言。
由于发展的好,今年省扶贫办又专门给九合村“互助社”奖励了20万元互助金。如今,九合村“互助社”的互助金已从刚开始的10万元启动金滚动成了现在的35万多元。其中,“滚动利息”3万多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本村的几家私营企业和联扶单位也吸收到我们‘互助社\’来”,因为仅靠财政资金和村民的散钱,‘互助社\’不能更大规模地发展,只有吸收更多的资金,我们的村民才能快速致富,村经济才能快速发展。”九合村村委会主任张玉林满怀信心地说道。
据介绍,如今,像朱家井和九合村这样的村级互助社,皋兰已建成13家。而这些“互助社”的成立,让扶贫资金像滚开了的雪球,越滚越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扶贫资金的一次投资,农民持续受益,成了破解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老大难”的“重头戏”,撬动了扶贫的“大石头”。同时,也培养了村民的诚信意识,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8日,记者从皋兰县了解到,今年以来,皋兰县着眼于农村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多、群众办事难、致富能力弱等问题,突出“三大员”,发挥农村党员先锋作用。该县实施的“三大员”包括当好为民服务...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