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皋兰县全县机关干部利用工作间隙和双休日时间,在各自联系的村社、农户讲政策,察民情,建档案,听民意,掀起了“千百万”活动的高潮。
本报刊登的这篇日记,就是皋兰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一名选调生一天的工作经历,也是这名选调生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到农户走访的全部过程。从入户前的“紧张”到从宣讲时的“兴奋”,再到离开时念念不忘群众诉求的“沉思”。这名选调生一天的基层经历和民情日记中反映的心路历程,正是“千百万”活动中皋兰县广大干部的缩影。
3月8日,乍暖还寒。我和单位同事们驱车前往忠和镇六合村,开展“千百万”活动中的入户调查工作。山势蜿蜒,田间地头,人影稀落,水泥和砖石硬化的乡村道路两旁,是连片的旱砂地和正在平整的土地。很快,我们到了联系点——薛家湾。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到农户家里走访。进门说啥?怎么调查?会不会被拒之门外,我心里很紧张。
下车后,我和同事先来到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薛大爷跟前,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他家里有6口人,种6亩旱砂地,房屋很“阔气”,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旱砂西瓜、经营小卖部、儿子搞农产品贩运或短期外出务工,家庭年收入大概4万多块钱。交谈中,了解到周围群众主要困难是:自来水水压不足,时通时断;原有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浇地弃耕,没条件发展大棚和日光温室;旱砂地取砂不安全,有些人在取砂中伤了身子;一些乡村路段是沙石路,雨雪天出行很不方便等,希望县上和镇上帮助解决。我们细致填写农户调查档案和民生民情、“四风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了《惠农政策汇编》、《农村健康知识手册》等“四本书”。
走访中,许多农户家没人,都去参加村里一家农户的嫁女婚宴。在这家农户门口,听说我们是县上的工作组,村民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我不知道先回答谁的问题。在既紧张又着急的情况下,我不知哪来的一股兴奋劲,一个箭步跃上附近的高台,大声地向群众宣传解释起我们“千百万”活动的任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义及入户调查的目的。群众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个接一个地向我们介绍自家的情况,反映困难和村社干部的作风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村医保、低保、危房修建等惠民政策方面的疑问。我们边听边记,认真填写调查日记和民情档案,宣讲政策,解疑释惑,发放资料,忙得口干舌燥,浑身乏累。群众搬来了凳子,送来了开水和酸奶,我内心一阵感动。在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无论是话语间还是情感中,我感觉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忙活了三个多小时,我们带来的书发完了,民情档案也填完了,但群众聊兴依然很浓.....
夕阳西下,我们要回去了,群众挥手告别,就像欢送亲人一样。返程的路上,脑海里牵挂不断:李奶奶的医药费怎么解决?残疾的薛叔叔能不能吃上低保?苏大哥荒山养羊的申请能否得到批准?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能担得起他们的信任与嘱托吗?我忐忑不安。这时,林主任对我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形成统一的调查报告,集中向县上反映解决,我胸怀释然,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22日,“花漾什川”旅游节期间,由皋兰县文联举办的“梨花之都翰墨香”书画展在美丽的什川古梨园举办。来自省市县的书法名家激情挥毫,现场泼墨,题诗赋词,在笔墨间再现百年古梨园春光晕染...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