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评为4月份的‘兰州好人\’,高兴吗?”“感谢大家对我的关爱,我觉得做得还不够。”近日,记者再次采访杨桂兰,谈起被评为“兰州好人”的感受时,杨桂兰显得很平静,一直说谢谢大家的关心,她要把好事坚持做下去,让我们对这位慈祥的老人多了些许敬意。
年少学艺
今年71岁的杨桂兰老人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民间正骨艺人,老人出生在皋兰县石洞镇东湾村一户普通农家。家中世代相传“正骨”手艺,可谓“正骨”世家。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记事起,杨桂兰每天所见便是祖母和母亲给人正骨的场景,她6岁便师从祖母和母亲,学起了祖传手艺。连续不间断地学了7年,在她13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家里来了一名小伤员,水阜村一名9岁小男孩在玩耍时胳膊不幸摔骨折。“当时我奶奶已经去世了,我妈那天正好去亲戚家了。看着小男孩痛苦不已,我大大(父亲)一边着手裁麻纸、刷鸡蛋清(一层层包裹后所起作用和现今打石膏同理),一边唤来我给伤者接骨。那时候,家长都是很威严的,我大大的话我根本不敢反抗,只能硬着头皮上。第一次单独给伤者接骨,我紧张得额头直冒冷汗,担心要是给人家接不好怎么办?好在接上了。后来我母亲复查时说接得挺好。”说起第一次单独给患者接骨的经历,杨桂兰至今记忆犹新。
杨桂兰从13岁起便继承了家中代代相传的“正骨”衣钵,这一干便是58年。58年间,杨桂兰不但为数万人治愈了伤痛,也为很多农户家中的牲畜接骨疗伤,让大家节约了许多费用。这期间,有酸甜,也有苦辣,更有危险和感动。
爱暖乡邻
每一次为伤患者治愈伤痛后,杨桂兰都感觉很欣慰。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桂兰从未主动向伤患者收治疗费,反而时常接济贫困者。2010年,一名通渭男子来到杨桂兰家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走时,杨桂兰看他穿着破旧,不但没收他送给自己的感谢礼——2斤清油,反而给了该男子50元钱的返程路费。对方感激不已,一再说杨桂兰是活菩萨。
来找杨桂兰老人看病的人大都不会空手而来,有的会提一箱牛奶、有的会提些土特产,但更多的临走时会主动给她留下几十元钱或者上百元钱以表感谢。收与不收她则视对方的条件而定,如果对方比较贫困,她不但不要他们的一分钱或礼品,还时常给他们返程路费。对方条件一般,她也就留下几十元钱最多也就100元钱。对方比较富裕的她就多留下一些。“人活在世上,谁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呢,能帮一把是一把。”杨桂兰经常这么说。
幸福人生
杨桂兰不仅仅孝敬自己的婆婆,也孝敬村里的老人,她年轻时常照看村里生病的老人,帮老人耕田犁地、割麦子,家里做了些好饭好菜时,她会邀请村里的老人们到自己家里吃饭。由于她家就在村委会旁边,她丈夫又是村卫生所赤脚医生,谁家的人生病了,她也会去帮忙照顾,甚至把病人接到自家热坑上打吊针。正是因为她的热情,大家都很敬重她。
而今,杨桂兰老人已是头发花白,因长期捏骨,手严重变形,但从来没有因为年事已高而拒绝慕名而来的患者,只要患者来访,老人家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热心为每一位来访者施出她的“正骨”绝活。
无悔付出的“女特警”
——记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女刑警马雪娇
不怕吃苦、好强上进的她于2005年成为兰州市公安局女子特警大队的一员。“当警察就要做真刀真枪、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刑警,体现出正义的力量。”怀揣着这个梦想,她在特警队经过3年的磨砺,面临抉择之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到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当刑警。作为队上唯一的女性,她承担起内勤工作和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办公室联络员等任务。有了特警生活、工作的经历,她早已具备了吃苦精神和迎难而上的特质,靠着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她在各方面进步飞快,并且适应了各项工作,逐渐成长为全市“打拐”工作的行家里手。她就是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女刑警马雪娇。
马雪娇来自甘肃会宁,2002年顺利考入省人民警察学院学习,2005年毕业后,又通过参加招警考试,成为兰州市公安局女子特警大队的一员。特警训练特别苦,特别累,没有男女性别之分。无论体能、倒功、射击、擒拿格斗和匍匐前进等科目训练,她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哪怕再苦、再累、再难,她都像男警一样刻苦训练,一环环咬牙坚持下来。“特警队3年,真正培养了我严明的纪律性和服从命令的职业素养,也历练了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坚强意志。”回忆起那段经历,马雪娇自豪地说。
2013年,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打拐”工作深入开展,马雪娇结合兰州市实际,与大队领导共同研究,制定了《兰州市实施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方案》,经市政府办公厅批准已在全市贯彻实施。为使《兰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兰州市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从2011年开始,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马雪娇都主动与市妇联、妇儿工委联系,共同举办以“关爱儿童,反对拐卖”为主题的反拐宣传活动,营造了社会各界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作斗争的良好氛围。不仅如此,马雪娇还立足岗位,拟发协查通报和通缉令,积极协调各分、县局主动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工作,在她的耐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下,各实战单位找准工作重点,以打击操纵组织未成年人和聋哑人违法犯罪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破案打击工作。一年来,兰州警方共立“打拐”案500余起,破案480余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70余人,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20余人。去年底,市公安局“打拐”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近年来,马雪娇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收获了成绩,更赢得了不少殊荣:2011年-2013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立三等功一次;2012年,荣获全省公安系统清网行动先进个人;2014年3月,荣获全省公安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今年3月6日,我参加省公安厅巾帼建功标兵表彰会,当马世忠厅长问我是来自哪个单位时,我用清脆洪亮的声音回答:我是兰州刑警!当时,我激动得禁不住热泪盈眶,我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刑警而骄傲和荣耀。”马雪娇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
□记者伊晓明特约记者魏立武文/图
新闻推荐
梦想,在这里起航——写在兰州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兰州市校外教育办公室)成立30周年之际
兰州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成立于1984年,兰州市校外教育办公室成立于1990年,县级建制,与市少儿活动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是隶属于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领导、计划、组织、指导...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