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3月19日,甘肃省疾控中心、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三方共同举办的“中国-瑞典‘灾后儿童社会心理\’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制定灾后儿童心理干预和救助应急预案。该预案对于自然灾害频发的甘肃意义非凡,并有望在全国推广。
会上,中瑞多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演讲,就儿童心理特点、心理创伤的发生、发展,及心理救援、干预的方法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等多个专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本次研讨会开启了甘肃省在精神卫生领域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新篇章。
近年来,甘肃省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地震、泥石流等时有发生。相关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出现心理阴影和创伤,如不及时缓解,将会严重影响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次研讨会是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儿童心理健康为重点,探讨如何开展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研究,追踪研究受灾青少年心理创伤的发生、发展,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轨迹,从而提出有针对的青少年心理援助和心理创伤的干预措施,健全弱势人群心理危机社会支持系统和建立高效的心理危机应急与干预系统,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制。
据悉,中瑞双方还将本着“交流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制定相关合作方案,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同时,加快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并建立适合甘肃省情的,以政府为主导,以专业干预为基础,社会各界和公众广泛参与的灾后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模式和社会支持系统。
新闻推荐
记得学生时代,每年到植树节前后,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树苗都是学生在自家的树上剪下来的,家长提前将树苗浸泡在水缸里,待到一颗颗嫩绿的芽宝宝钻出树皮,便是植...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