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常见病,对女性朋友来说,更是多发病,女性痔疮患者要远远多于男性,民间甚至有“十女十痔”之说。据历年来的统计,到肛肠科看门诊的患者中,痔疮患者达70%-80%,其中近60%的患者均是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而且比率还在持续升高。
痔疮等肛肠病为何如此“青睐”女性?本报记者特邀兰州肛泰肛肠医院女子诊疗中心主任潘秋花,从老年女性、准妈妈、职场女性等人群的角度出发,跟大家聊聊女人肛肠病的防治。
直肠癌总与老年女性联系在一起
潘秋花主任说,老年女性由于其各项机能都趋于低下、腹腔血液循环不畅,肛门部位的静脉更易扩张。因此,多数都患有痔疮的毛病。尤其女性因为生理构造的原因,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对于老年痔疮患者,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予以治疗。老年女性普遍体弱,许多人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高龄者或伴有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痔疮患者,要采用保守疗法或选择创伤小、无痛手术方法。对体质较好、无心脑血管等严重疾患的痔疮患者,应及早手术或药物注射,做彻底的治疗,以免贻误或加重痔疮。
此外,中老年女性出现便血,特别是新近出现便血,应该比青年人更加重视。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乙状结肠与直肠的肿瘤性病变(包括良性与恶性)明显增多,但却常被患者当成痔疮对待。
专家支招:潘主任介绍说,肛肠界一般主张,在进入老龄前或在未发生心脑血管疾患前,或心脑血管疾患未加重前,对痔疮无论其轻重程度如何,做彻底的治疗,为老年人的生活及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准妈妈久坐沙发易诱发痔疮
今年是龙年,不少女性都打算生一个“龙宝宝”,有的已经是准妈妈了。潘秋花主任特别提醒这些准妈妈们注意防范肛肠疾病。休息的时候很多准妈妈都喜欢窝在软软的沙发上。不过这种方式虽然舒服,却也容易让痔疮找上门。据统计,大约有99%的准妈妈要面对妊娠痔疮。
潘秋花主任指出,妊娠痔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腹部压力增加,导致直肠下端黏膜及肛周皮肤的静脉血管扩张、血液淤积、弯曲隆起而形成静脉团。女性怀孕后很容易疲劳,活动量大大减少,特别是累了就在沙发上一坐不起,准妈妈的身体重量会更加集中,加剧淤血程度,血液回流困难,诱发痔疮或是加重痔疮。
专家支招:怀孕期间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每次大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如果准妈妈在孕前已经出现了痔疮,一定不要让症状进一步扩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解决。
职场女性与痔疮“势不两立”
由于女性盆腔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加之妊娠、分娩等原因,其肛门直肠部位所承受的压力较男性会更大,故得痔疮的几率要远高于男性。
像文员、会计、电脑操作员、编辑等职业女性,由于长时间保持坐姿而很少运动,导致腹部血流速度减慢、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从而使直肠静脉丛发生曲张、血液淤积,这正是痔疮的发病因素。
痔疮“青睐”女性,可痔疮对女性的危害又更加明显。例如,便秘是女性朋友的美丽杀手,痔疮又可以加重便秘,便秘时由于无法及时排出体内毒素,导致痤疮、暗疮、色素沉着等皮肤顽疾,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
此外,一些年轻女性,由于痔疮引起肛周脓肿,肛周部位的感染进而影响到阴道口,造成其他的妇科炎症,使美好生活大打折扣。
专家支招:调整饮食,缩短如厕时间,定时排便。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食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它们能增加胃肠蠕动,使粪便不会积存而压迫静脉血管。同时,得了痔疮要增加饮水量,特别是每天清晨醒来后喝一大杯水,对清洁结肠、预防便秘作用很大。
延伸阅读
男女分诊,女性再无尴尬
由于女性的害羞心理,得痔疮后不好意思到医院去看:很多女性在痔疮科都会遇到男大夫检查的尴尬,难免有抵触心理,同时导致一些年轻女性把这种尴尬变得讳疾忌医,病情一拖再拖,小病发展成大病,错过了有效治疗时机。针对这一情况,潘秋花主任告诉患者一个好消息:兰州肛泰肛肠医院特设女子诊疗中心,实行男女分诊制度,女性痔疮患者可由女医生检查、手术、换药。有效避免了女性就医的尴尬,从根本上让女性放松了心理,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潘主任还提醒,女性朋友得了痔疮要相信科学,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期。许多女性往往都很怕做手术,怕麻烦怕疼痛,其实现在的微创手术治疗痔疮,一点都不疼痛,而且简单快捷得很。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微创PPH无痛技术,是公认的治痔“金标准”。微创PPH具有独特的优势:全程无痛、一次治愈、随治随走,治疗过程一般只需10—20分钟,微创PPH的手术机理,适合女性痔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痔疮患者。手术之后不会给女性带来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
温馨提示
患者任何肛肠疾病方面的问题均可拨打该院健康热线0931-2669999或登陆www.0931gc.com进行咨询。院址:兰州市小西湖公园西侧(义乌商贸城斜对面)。
新闻推荐
T3月10日上午10点,中国银行与仁恒集团联名信用卡发卡仪式在仁恒美林郡售楼中心隆重举行,同时举行盛大的抽奖仪式,仁恒房地产总经理张斌与中国银行相关领导出...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