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市环保局传出消息,从12月1日起,兰州按空气质量新标准试发布数据。12月底前,兰州也将争取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兰州环保网、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发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等6项监测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见《兰州日报》11月19日4版《兰州下月起按新标准发布空气质量》)
可以说,“PM2.5”成为环保热词闯入公众视野始于去年年末,在今年2月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将PM2.5放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已经成为全国环境监测不可逆的趋势。兰州市环保部门也于今年上半年对外宣布将在年内开展PM2.5等新指标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正是利用了环保部颁布空气质量新标准和要求年底发布PM2.5监测信息的契机,在这段时间内,兰州开展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能力建设,使兰州空气监测能力从原来的3项监测指标提升到现在的6项监测指标,同时,还将从5个国家监测子站增至14个监测子站,并即将具备石化行业特征污染物、灰霾天气和预警监测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我们已对PM2.5的监测和对外公布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就只待相关数据公布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该如何更有效的展开兰州治污工作。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兰州已经开始实施“蓝天工程”,如今,防治大气污染仍然是兰州市政府重点布防的工作之一,20多年的治污路足以说明治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近年来,兰州一
直在逐步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和整治二次扬尘污染的工作,这些举措对于空气质量好转,控制PM2.5有重要的作用,但难以控制的却是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带来尾气排放量。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畅交通”举措,也不仅仅与民众的出行状况息息相关,对于降低PM2.5的浓度更是意义非凡,因为机动车怠速状态,PM2.5等有害气体排放是顺畅行驶的五倍以上。因此,让车流保持一路顺畅,避免停停走走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至关重要。当然,如果能做到减少路段内红灯的设置数量,同时尽量减少车辆在各个路口红灯等候的总时间,对于交通资源的节省和怠速排放的治理都是善莫大焉。
同时,PM2.5从未知到大热,从暗处到明处,民众也已然清楚,PM2.5的存在,即意味着一种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然而对于公布的PM2.5数据,民众虽很关心,但未必知道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以及在各种数据水平下,该如何调整生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知识指导。
此外,笔者以为,加快治污脚步更重要的约束力,并不是PM2.5的标准值或执行时间,而是来自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我们监测、关注PM2.5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复杂问题,政府的监管、企业的自觉甚至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不能忽略的因素。空气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全民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现在就行动起来,减少开车出行,减少吸烟,减少焚烧垃圾的话,在一片蓝天下自由地呼吸清新空气将不会是奢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0日,记者从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10月底,兰州市本年度37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新建项目实现主体完工和主体6层以上的保障性住房有7060套,主体完工率达64%。...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