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是城乡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政人才队伍是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之本,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加快推进民政系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优化城乡社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兰州市民政局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省委“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着眼于民政系统人才资源的瓶颈问题,多措并举,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创新机制,强化人才队伍管理;完善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各类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近年来人才发展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多措并举,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一是依托阵地,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全市民政系统充分依托市委党校、自学函授、集中学习等培训主阵地,组织开展培训26期,培训干部职工2163人次,大力实施公务员及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二是借脑育才,实施技能培养工程。先后选派413余名技能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交流经验。同时积极举办座谈会、研讨会,邀请6名省委党校、兰州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辅导、难点答疑、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6期2100人次。三是选拔推荐,实施人才创新工程。通过建立人才推荐选拔、竞争上岗、综合考核、民意评价等制度,选拔推荐了14名骨干优秀人才担任正副处长(主任)职务。
(二)创新机制,强化人才队伍管理。一是创新考核机制。采取群众评议、领导评定、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式方法,对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激发了工作活力。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才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实现了岗位设置到位、人员利用到位、队伍建设到位、职能发挥到位。
(三)完善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在一线工作的26名专业技术人员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2名表现优秀技能工作者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二是完善人才发展配套制度。建立了人才跟踪服务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用感情拴心,用待遇留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人才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瓶颈制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全局各系统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初步形成。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民政人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人才队伍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服务需要。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有27个,职工542人;儿童福利机构有2个,职工42人与全市常住人口361.6163万人的规模相比较,老年人和儿童福利机构编制严重不足,抚养比例失调,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比例严重倒挂。在农村地区,空巢家庭大量涌现,留守老人、儿童的抚养问题十分突出,相关制度建设滞后、机构欠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制约了服务水平提高。从民政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专业性、职业化越来越强,它不仅需要社会知识、法律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危机管理等专业知识,但目前兰州市从业人员中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特别是部分养老、幼儿护理人员是从社会招聘的下岗再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40岁至50岁之间,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工作人员中大中专毕业生较少,教育、营养、康复、心理等专业的人员仅占工作人员总数的5%。
三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一线基层护理职工,工资低、福利少、社会地位低,流动性大,人才队伍极不稳定。同时,因缺乏专门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社会福利服务人员职称评定困难。特教、特护人员需要卫生部门、教育部门联合参评,手续繁杂,历时较长,客观上造成人才留失。
四是制度建设滞后,难以保障人才顺利发展。主要表现为,民政范围独具特色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现有的标准规范过时滞后,难以健康发展。
三、关于加快民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几项措施
中组部、民政部等18个部委和群团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民政部印发了《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文件,对于加强专业社工人才和民政人才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面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快构建社会服务体系的新形势、新任务,民政系统必须进一步
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走人才兴业之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民政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一)做大做强民政事业,突出培养和引进民政优秀人才。民政事业做大做强,既有赖于人才的支撑,又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舞台,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必须抓住机遇,结合民政实际研究建立民政系统自身的人才工程,打造可操作的载体,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养老、扶幼、殡葬行业。依托社会管理专业学院、社会福利管理部门,开展养老、孤幼护理员、管理人员培训推进计划。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将护理员、管理人员培训与资质挂钩。由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支持,在五年内对全市福利机构管理人员及护理员分批次进行轮训;依托慈善总会,开展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创新工程;在福彩、康复等具有竞争能力的领域开展创新人才推进工程;在殡葬行业开展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工程。通过这些人才工程的实施,将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同时大力引进和培养民政事业单位急需的紧缺优秀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技术创新团队。
(二)更新取人用人观念,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设置管理为重点,以搞活内部分配为关键,加快推进全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民政领域职业职称评鉴体系,对民政系统内需要在其他部门评审的职称系列进行研究,充分考虑儿童福利院的特教人员、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审中的特殊性,畅通有关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渠道。
(三)重视人才培养,着力加强民政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层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大规模基层民政人才教育培训,积极争取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支持,按区域面积、服务人口和民政对象数量科学配备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缓解基层人员不足的矛盾,推动乡镇民政所(站)和村(居)委会民政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着力加强民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分层分类的民政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培养,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到2020年,民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要进一步扩大,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要显著增加,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力争达到1∶4∶5。在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积极开发殡葬、孤残儿童护理、灾害信息、养老护理、社会紧急救援等特殊岗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能合格的民政技能人才队伍,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引领,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技能人才占技能从业人员队伍比重必须逐年提高,高技能人才比例要达到28%以上。三是要注重抓好青年人才的培养。给青年人多压担子,搭梯子,引导和选派青年人才到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到重大项目、关键岗位上经受考验、积累经验,支持青年干事创业。
(四)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民政技能人才先进典型,提高民政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新闻推荐
去旅游,尤其是去国外旅游,您得把好三个关:第一是选一个有诚信,口碑好,服务优的旅行社;第二是选一条价位低、景点美、景点多的线路;第三是在相同价位、相同景点的前题下,比谁的优惠承诺多,服务项目好。那么...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