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寡年无春,不宜结婚”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有无立春只是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影响四季轮回,更不可能波及个人生活。民间所传的“寡妇年”结婚后“克夫”完全是牵强附会,市民不应迷信。
“寡年无春,不宜结婚”,一句古老的民俗语,给不少计划明年结婚的准新人们系起了一个心结。由于即将到来的2013年农历“无春”,也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寡妇年”,这对于凡事都图个吉利的人们来说,成为一个过不去的“心坎”。
对此,有关民俗专家表示,那些正在向未来婚姻走近一步的准新人们,完全不必顾虑,该结婚时就结婚。
面对“寡妇年” 新老观念大PK
近些日子,“烦、忙、乱”一直充斥着张宁的生活,家住九州金利花园的他一边忙于应酬年终纷繁的工作,一边在为不到十天的婚礼奔走忙碌着。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因明年是“寡妇年”而起。
张宁和女友相恋1年多,本打算明年五月份结婚,如今,他和女友的新房装修计划,婚庆酒店预订,还有婚礼细节安排,都在未来计划之中。
可当张宁将这一计划告知远在陇西老家的家人时,却惹来一大堆的“麻烦”,对于未来的婚礼计划,家人一致表示反对意见,而反对的理由却是明年是“寡妇年”。
为此,张宁年近7旬的奶奶和父母专程坐车来了兰州。
至今,张宁还记得去车站接站的情景,奶奶刚下车就抓住他的手,一个劲儿地上下打量,并抓紧他的手不断发出“我的宝贝孙子啊,我可不想让你有个三长两短……”年过半百的父母也一脸严肃,默不作声……
奶奶的这一突然举动,令一旁的张宁不知所措,他只好一遍遍地告诉奶奶:“我不是好好的吗!”
原来,老奶奶之所以有如此的举动,是因为在她传统的老观念里,“寡妇年”结婚后“克夫”,如果孙子执意要在明年结婚,将会招来不少麻烦,甚至危及到生命……
虽然张宁对民间“寡妇年”的说法持有反对意见,他始终相信有春无春与幸福并不相关,幸福要靠自己把握,要靠自己去创造和争取,可为了打消家人的顾虑,尊重家人,他依然选择了妥协……
婚期提前,意味着先前所计划的一切将被打乱,如今,张宁正奔走在大街小巷,忙碌着租房结婚、酒店预订、宴请客人、婚车预订等各种婚前准备工作。面对这突然被提前的“婚期”,他忙得一塌糊涂……
和张宁一样,很多年轻人也面临“寡妇年”的困惑和忙碌,很多年轻人虽然不相信什么“寡妇年”,但是在准备结婚时听到这些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矛盾。于是,在自己心理作用和家人一贯的坚持下,将婚期“提前”,避开“寡妇年”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终身大事。
也有不少年轻人对此持有反对意见,认为幸福要靠自己,婚姻的美满也取决于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与日子的选择并无关联。
“寡妇年”传言没科学依据
让新人闹心的“寡妇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民俗专家介绍,寡妇年,又称寡年,是指在某一年的农历12个月中,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也就是说立春是在这年的春节之前,关于“寡妇年”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流传最为普遍的一种是“寡年无春,不宜结婚”,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
由于2013年的立春在农历蛇年春节之前,而2014年的立春又在农历马年春节之后,这样农历蛇年出现了首尾“无春”的现象,于是2013年就被称为“寡妇年”。
社会上流传的“寡妇年”,是指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以农历2005年的鸡年为例,立春在公历2月4日,春节要到公历2月9日,而2006年的春节则在立春之前,则2005年农历全年(即上一个春节——公历2005年2月9日到下一个春节——公历2006年2月9日之间)不存在立春日,2005年就被称为“寡妇年”。“寡妇年”只是农历与阳历的巧合,有无立春只是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影响四季轮回,更不可能波及个人生活。
民俗专家表示,这些都是正常的历法演变,跟吉凶祸福无关。“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记者了解到,虽然“寡妇年”让有些人对婚期举棋不定,但是大部分市民还是理性对待,并没有跟风抢在今年年底扎堆结婚。并且很多准新人决定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1月4日(谐音‘爱你一生一世\’)”这个好日子登记结婚。
针对诸多年轻人忧心“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一些热心的网友也晒出了“寡妇年”结婚的5大好处:
1、婚礼服务不会紧张。由于部分人避开2013年结婚,所以婚礼服务不会紧张,结婚的时候可以不用排队,慢慢寻找服务、品质最好的婚礼服务;2、结婚用品便宜。不管是买房子还是家电、家具、婚纱摄影等都会非常的便宜,说不定会有意外的促销礼品;3、婚礼的服务比较好,商家为了生存,服务会非常好;4、对个人评价好。由于在“寡妇年”结婚,让你的领导、朋友、同事都会感觉你是一个有思想、有魄力,不会墨守成规的人,对个人形象有提高;5、避开生育高峰。由于迷信“寡妇年”不宜结婚的人都匆匆结过婚了,2013年结婚的可以避开生育高峰,给孩子一个更理想的生存空间和环境,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记者 吴永隆
新闻推荐
◇记者 吴永隆鑫报讯 日前,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暨儿童心理康复机构专家论坛会在兰州城市学院举行。会上,省听力语言中心与兰州城市学院签订协议,正式成为兰州城市学院特殊教育人才...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