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礼品,惹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石头剪刀布,我们一起做游戏!”
孩子们和着妈妈的声音一起诵读经典,学会感恩。
每逢节假日,很多家庭都会以带着孩子或外出游玩,或走亲访友的传统模式来度过。
而在本刊的教育分享QQ群里,却有这样一些家长,
他们正在自发的利用节假日为自己孩子的启迪教育默默地努力着、探索着……
9月19日上午,一些喜欢诵读经典和阅读的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兰州龙源文化广场,通过读书吟诵经典、做游戏、表演小节目等方式,自发组织开展了一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假期学习课,生动的户外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中秋节。参与活动的群友苗苗妈妈对记者说:“在我们平时的教育里,孩子好像对家长的话不是很愿意接受,后来发现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会很容易给孩子传达到我们的教育信息,所以就想借助节假日的休息时间,给他们的成长多铺垫一些有意义的事物,让他们学会感恩。”
在国庆小长假来临之前,您可以学学上面的家长,改变一下以往只动“嘴皮子”的教育方式,换一种更有意义的、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安排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长 请放下身段聆听孩子的心声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打交道时都会感到苦恼,殊不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科学的方法。我们不如换一种方式,来“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家长与孩子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学会聆听也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应该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而学会倾听不光是听孩子讲话,而是一块儿“交心”,大人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互动的环境。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要听他说话,还要注意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让他选择题目,表示谅解和同情,对于他的感受或意见不要作出轻率的结论。只有把耐心倾听孩子的话作为日常生活的行动,孩子的世界就能渐渐地看清楚了,父母就会从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苦恼。
孩子 劳逸结合更有益身心发展
有些家长带孩子出去玩或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游戏机、电脑等;有的家长给孩子补课,还报了许多业余学习班;也有些家里大人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人管孩子就把他们关在家里自行学习。那么,孩子的假期课余应该这样度过吗?
从此次群友们中秋节假日期间自发组织的读书活动来看,面对孩子的教育,还是需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专家指出,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未完成,而看电视、玩电脑时孩子的大脑并未得到休息,相反非常紧张,有不少孩子在假期中过多地看电视、玩电脑,结果开学后无法适应紧张的学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神情恍惚、困乏无力、记忆力下降等等。所以,在假日休息的时间里,家长一定要懂得劳逸结合的教育引导方式,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户外锻炼、家务劳动等活动。
文/图 本报记者 阎韵竹
更多公益活动信息与分享,请加入“兰州晨报·人才周刊公益教育分享”QQ群:175695786进行详细了解。
■活动链接
“精彩教育话题”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本刊“公益课堂”招募启事
本刊公益课堂自招募以来,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一些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也纷纷致电咨询,在收到的简历中,涵盖了心理教育、英语口语、文理科应试、传统文化教育、职业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应招类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与考核,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加入,为公益教育的开展注入能量。
公益大讲堂
将充分发挥教育力量
在人才周刊系列公益教育策划引来更多读者关注之时,我们渐渐发现,现有的教培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例如:很多报名公益讲座的家长与学生常常会因为本刊场地的限制而错过了学习的机会;很多很懂教育的专家学者却因为没有好的教学平台而无人知晓。
为此,本刊将面向社会招募更多的学校、教培机构或个人,经过沟通与筛选,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教育信息分享平台,将“公益大讲堂”的教育主题力量发挥到最大化,让更多需要教育指导和帮助的家长、孩子受益。
“公益课堂”申请方式:
请将您的机构或个人简介发至晨报·人才周刊编辑邮箱:1349755826@qq.com。
周末小课堂
精彩教育话题开始征集
为使公益互动性活动更加切合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今起本刊将发起教育话题征集活动,凡是喜欢关注教育的读者都可参与进来。大家可以将近期最关注的教育热点、对孩子的教育难题等,或见解、或需求与我们进行沟通,为今后公益课堂的主题设定、对孩子的教育效用集思广益。
征集方式:0931-8155348
本报记者 阎韵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家安)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而日前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甘肃省当前绿色发展水平相对...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