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彩陶之乡”的甘肃收藏市场上,很多人将目光驻留在器型优美完整、纹饰独特美观的彩陶上,其实,在收藏中,陶片也具其独特的价值,小小陶片往往能揭示出大文化,受到藏界行家里手的青睐。
小小陶片引发藏家兴趣
热爱收藏的李先生平日里总会“出没”于各个收藏会场,从“珍宝阁”到简易地摊,只要有宝贝出现的地方,都是他热衷的搜索范围。去年,李先生发现好几个摊位上都有碎陶片、瓷片出售,有着十几年收藏经历的他不禁好奇。“这东西也有人收?”就是有人收啊!李先生的掌眼老师一下给了结论。那这些陶片究竟有着怎样的收藏价值?带着同样的好奇,记者走访了兰州市部分专家和收藏爱好者。
收藏爱好者苏秋荣告诉记者,其实,陶片、瓷片等碎片的收集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并没有受到很多关注。近几年,随着收藏爱好群体的增大,那些平时不起眼的玩意受到了不少藏家的偏爱。据介绍,这些残片在北京、浙江等古玩市场上已经比较火爆了,比如鸡蛋大小的一块元青花瓷片市场价已达几千元,块儿比较大的元青花、明青花更是价值不菲。而在四川省,好的瓷片较少,多为陶片,价格也从十数元到数千元不等。而价格的高低主要在于残片的部位,上面有无记号,纹饰,造型等方面而有不同。一般来讲,能代表历史研究价值和具有艺术价值的残片价格更高。就瓷器残片而言,则以明三代(洪武、永乐、宣德)、明成化、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最为受宠。这些时期的一块10公分左右的古瓷片,价位在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有些古瓷片也具有唯一性,如唐代青花瓷、宋代钧窑的研究仍着力在古瓷片上。通过对古瓷片的研究,可以追寻逝去的人类足迹。因此,一些收藏者往往搜寻收藏好的陶、瓷片,以慰嗜爱之心。
专家解密方寸碎片隐含珍稀价值
价格不高,信息不少。小小碎片,包含了往日众多历史文化信息,专家对此也倾力点赞。据了解,一些珍贵的古陶、瓷片常常能够填补科学的空白,在近些年的考古中,出现的部分古瓷片帮助解决了很多的历史谜团。如河南宝丰清凉寺北宋汝窑残瓷、景德镇明代御窑残瓷的发现等。
四川省考古专家郎树德认为,古陶、瓷片与原物一样,不可再造,能保留到今天也算得上是历史珍品。“现在很多人喜欢搞收藏,那入门知识怎么办呢,唯一的就是多看真东西。但真东西也不是想看就看得着的,因此,先找点不同的碎陶片、瓷片来培养一下手感和视觉感受,还是很不错的选择。藏家可以根据陶片的色、泥质,残留的工艺特征等,对其进行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区别不同的文化类型。这些工作,就弥补了完整珍贵古陶、瓷能不能拿来切片分析或进行其他可能造成损伤的直接测试的缺憾。从这层意义上讲,古瓷片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四川省彩陶收藏家王志安认为,一般古玩身上有了裂缝,其价格就要大打折扣,或干脆没人要。但古陶不一样,虽然其身上有一些裂缝或破损,只要件全,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价格就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这就叫破陶不破价。不仅破陶的收藏价格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就连一些珍贵古陶的陶片也是非常有价值的,遇到后一定要收藏起来。从审美上讲,破损留的原始美、沧桑美、纯朴美,讲出了对古陶的另一种审美标准。
淘宝有绝招精选细挑有收获
对碎陶、瓷片的收藏,业内人士表示,要有所选择,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除了上面有无记号、文字、纹饰、造型等方面,文化类型及其多样性也是很重要的。对这些残片可以通过看。辨其色差;触摸,质感的不同;舔,尝其碱分沉淀的不同味道等方式记住这些文物的各项特征。
对瓷片而言,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说来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收藏价值越低。明以前的古瓷片、明清官窑古瓷片、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古瓷片、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古瓷片,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古瓷片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从年代上看,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瓷片的升值潜力大。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有名头作品的古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碗、盘、碟之类生活器;带口沿和底足的,所含的信息量大,研究和收藏价值相对较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挖掘、传承与保护兰州民俗文化、为建设文化兰州“添砖加瓦”,从2013年初,民盟兰州市委开始撰写《兰州民俗文化》一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兰州市委主委蒙自福担任主编。历...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