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提升改造百余公厕,探索“一厕一景”
兰州晚报讯(记者赵雨欣通讯员孙睿娜文/图)若说城市形态表达了一座城市的形象,那么城市细节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气质,而人们感受城市的变化更多源于细节,比如公厕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的提升。城市小公厕连着百姓大民生。为了让市民群众有更大获得感,城关区大力开展“厕所革命”,通过对全区公厕“内外兼修”,实现公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如厕环境更加舒适。
1内外兼修
解决市民如厕难题
如厕看上去是个人的小问题,却能反映出公共设施大问题。漫步在城关区的大街小巷,到处是“净善镜美”、“如厕如家”的公厕,如果不是门头上印刻着“公共厕所”,人们还误以为自己走错地方进错了门,而这正是“厕所革命”带来的变化,正在悄悄改变着市民对公厕的认知,让这座城市更具亲和力和文明魅力。
自2015年国家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城关环卫部门,集中力量对城区内“脏乱差少偏”现象进行全面整治,目前全区90%以上新改建厕所达到一类标准,预计今年底可实现一类公厕全覆盖,并计划在年内新建改建公厕150座,实现无障碍公厕率85%以上的目标。
在让公厕“变美景”的愿景下,城关区通过公厕“内外兼修”,改造新建一批又一批公厕,该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大综合整治攻坚为契机,不断探索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目前已建成206座公厕,其中水冲式公厕96座,流动式公厕110座,基本解决了市民游客如厕难问题。
2升级改造
力求实现“一厕一景”
城关区是典型的老城区,很多公厕存在设施老化、异味严重等问题,为提升公厕档次,按照“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该区对60座流动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包括修缮公厕灯光、设施设备及内隔间、便池和内外装修等。同时针对公厕异味问题,积极探索“无味节水、一厕一景、公厕文化、维护外包、公厕所长”多种方式,对百余座公厕开展无味节水改造,已试点改造欣欣名苑、儿童医院、中广大厦、天水南路等30处公厕。
此外,改造后的流厕设有新的通风系统,以增加空气流动性减少室内异味。该区实施“厕所革命”过程中,注重艺术设计感和环境协调感,对辖区景点公厕进行文化提升,使景区环境与厕所文化相融合,实现一座公厕就是一道风景。并注重改善公厕内部功能性,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母婴、残疾人等各类游客实际需求。通过统一编号、优化蹲位布局、增添第三卫生间等,采用节水除臭新技术,让市民游客舒适、安心使用公厕。
3创新管理
确保快速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为加强公共厕所维修和服务管理,该区积极探索服务外包新型模式,以解决辖区公共厕所的维护难题。即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化维护团队,在政府单一管护基础上增加外包公司,实现“1+1>2”目的。
维修业务外包后,环卫局不再负责具体公厕维护,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保洁和服务上。同时从今年起,实行公厕所长“六个一”长效管理制度。一牌一本,即公示牌和工作日志,公示所长信息,确保厕所问题及时反映、全面记录、妥善解决。一日一巡,所长每天巡察不少于一次,检查监督厕所卫生、设施等情况与保洁员状态。一考一评,建立公厕所长考核机制和星级评定制度,定期开展“最美公厕”“优秀所长”评选活动。
该局肥料管理队队长付彦介绍,截至目前,主城区公厕已实现“一人一厕”专人看护,在此基础上推行繁华路段、高峰时期“两人一厕”管护模式,加大公厕巡回保洁力度。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保洁人员能力,实现小修不出门,大修及时上报模式。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方言)近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编制2019年度立法计划的工作,并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市人大常委会20...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