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想通过本报向好心人和民警道谢5月5日,对市民郝女士一家来说,可谓波澜起伏。这一天,家里的老人出走6个小时,一家人寻遍了附近的大小街巷。就在大家焦急万分之时,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来电:“好心市民找到了你家的老人!”这句话给一家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希望能通过《兰州晚报》,向好心人和民警表示感谢!”郝女士说。
5月5日下午1时45分,郝女士突然接到了草场街社区的电话,说她的父亲在社区,想不起来回家的路。“我父亲90多岁了,有阿尔茨海默病,常常忘记事,耳朵也不太灵光,麻烦你们尽量留住他。”郝女士嘱托后立即去接父亲。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将女儿要来接他的信息通过纸笔反馈给老人。然而当郝女士到达社区时,父亲已经离开了。
由于老人平常只在家附近转悠,不会去远处,郝女士立即发动家里人在老人常常出现的饭馆、沿街商铺寻找。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老人的踪影。随后,郝女士向草场街派出所求助,希望通过监控找到父亲最后出现的地方,当天的值班民警火警官立即帮忙查询。就在此时,郝女士接到了弟弟打来的电话,“父亲找到了!他被好心人送到了靖远路派出所。”
当晚7时40分,一家人终于见到了出走半日的父亲。派出所米警官告诉他们,警方在7时20分接到了市民报警,“两位女士在朝阳村路口发现老人独自站在马路中间,非常危险,于是把他拉到人行道后报了警”。米警官说,当他们把老人带回所里后,老人全身上下只有一些零钱和几张碎纸片,用纸笔交流后,这才联系到了郝女士。
“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以后出门一定要在身上装信息牌,如果走丢了,也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家人,避免危险发生!”米警官再三嘱咐郝女士。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晓婧
新闻推荐
高考如何冲刺干货都在这儿 本报特邀西北师大附中高三名师为考生支招
距2019年高考仅剩1个月了,高三考生也进入了复习最关键的时期,最后的时间里如何冲刺才能让之前的复习成果巩固并提升甚至逆...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