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葛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加大对全市不文明养犬整治月主题活动的整治力度,引导和动员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不文明养犬的整治活动,日前兰州市文明办出台了相关《方案》。同时兰州市5月开展不文明养犬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规范市民养犬行为。本报开展了“文明养犬大讨论”,将针对文明或不文明养犬行为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共同推动兰州市文明养犬的《方案》和《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贯彻和实施。
记者观察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一些住户家中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间吠叫,导致周围居民无法安心入睡的现象比较平常。夜晚记者在兰州市南山路一带走访发现,有些居民楼内不时传出零星的犬吠声,在一家家属楼内记者听见三楼的一家住户家中有犬吠声,大约持续了十分钟后,记者看到许多住户的家中亮起了灯光。随后三楼住户家中的灯也亮了,几分钟后这家住户家中的犬吠声停止,随机整个家属楼安静下来。采访中大多数居民对犬吠扰民的现象非常反感,但却又无可奈何。家住排洪南路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半年前,楼上住户买了一只宠物狗。最初,楼上的狗还不怎么叫。可是后来,每次上楼梯,都能听到狗叫声。最恼火的是,狗三更半夜还叫个不停。赵女士无奈地说,“白天要上班,晚上却很晚才能睡着,工作都无精打采的。
走访中一些狗主人也显的无可奈何。一位养狗的马先生对记者说,他和妻子经常出差,家里只有个9岁的孩子和奶奶在家。孩子平时很乖,但就是喜欢养狗。无奈他给孩子买了一条宠物狗,半年来孩子和小狗有了很深的感情。这只狗平时也很听话,狗已经成了家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只狗非常喜欢乱叫,听到点响动和烦躁不安时就不停的叫。他们也采取过很多措施,比如在地板上铺设毯子隔音、给狗戴口罩等,但效果并不好。马先生说,为了不再影响其他居民,目前他已经做通了孩子的工作,准备近日就把这只狗送到农村亲戚家去。
本期话题
夜半犬吠扰民该如何治理?诚邀您对此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
近几年养狗的市民增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养狗成了一种爱好;其次是都市人际关系偏紧张,人们需要感情寄托。另外,一部分生活条件较好的市民,看见圈子内的亲友养狗,也会攀比饲养。但犬吠扰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市民建议
市民周先生说,治理犬吠应先从狗主人开始,对于夜间犬吠的现象,有关部门应对狗主人进行严厉处罚,只有将狗主人处罚到心痛,他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管理或者处理自己宠物狗的夜间犬吠问题。
一家经营宠物店的林先生认为,要让宠物狗夜间不叫,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从而达到制止半夜狗叫的现象。林先生说,要想减少狗叫声扰民,一是可借助外力,有一种电击项圈,套在狗脖子上,狗一叫就放电,会有一定的效果;二是居民在养狗人家附近行走,尽量声音轻些,不惊动它,它就不会乱叫;三是切除声带,最彻底,但也比较残忍,家养宠物很少采用;最后一点就是当宠物狗乱叫时,狗主人一定要责罚,让它形成条件反射,知道乱叫会挨打,就不会瞎叫了。
兰州市某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说,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狗叫扰民涉及相邻权的问题,我国法律亦有规定。小区物业作为小区日常工作的管理者也可以要求饲养人对自己饲养的宠物采取措施以免影响其他居民日常生活。对于长期规劝不改的饲养人,可以及时拨打110报警,让公安部门介入处理。或者依照当地法规规章,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另外也可以在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后直接向法院起诉饲养人要求排除妨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是经济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在执法过程中,“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标准非常模糊,如果遇到办理了养犬许可证的市民,他们也只能通过教育劝导的方式,让市民加强对宠物的管养。
环保部门表示,“鸡鸣狗叫”属于生活类噪音污染,不在环保部门管辖范围。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小区物管和业主好好沟通、调解。城管部门则表示,对于狗吠扰民的情况,一般都是以教育为主,要求当事人加强对宠物的管理。
提示
市民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送至184423139@QQ.com,也可以将有针对性、有典型性的建议发送到本报微信平台或者微博,或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132888反映。
新闻推荐
5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公布数据,4月份,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1%,非食品价格...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