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集中力量综合整治打造风清气正市场环境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8-01 03:39   https://www.yybnet.net/

规范清理市场经营主体资格,严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查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强化质量监督管理……今年以来,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深入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针对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综合整治,多管齐下、重拳出击,大力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全面打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要满足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解决吃得好的问题,更要确保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今年以来,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紧盯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开展了多个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保障“麦斯力杯”2019年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兰马、兰洽会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完成“四品一械”抽检209批次,食品快检8769批次;开展“六一”、端午、中高考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治理,查处问题食品7公斤,责令整改2家,开展食品经营户主体责任集体约谈2次14家次。

以食品、保健品等为重点,依法查处商标侵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5个,经营户840户,发现麻辣鸡腿、蕨菜、里昂烤香肠等过期食品10余公斤,执法人员现场进行了销毁。查处2件销售不合格化肥的农资案件,罚款共计5.8万元,没收非法所得共计5512.5元。

同时,组织开展各类食品安全宣传活动3次,发放食品科普知识手册、食安城市创建宣传册1300本,设置文明餐桌57个,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德守礼、节俭养德等宣传海报1200张。

整治保健食品市场乱象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陇原护老”保健食品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打保健食品领域内的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有效净化了保健食品市场,全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针对兰州市保健食品市场情况,组织实施保健食品“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专项科普宣传活动。在安宁区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向群众分发了保健食品宣传资料,播放防范保健食品欺诈与虚假宣传视频,对现场群众提出的保健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解答等形式,广泛宣传保健食品“陇原护老”整治行动的社会意义、工作目标和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特征等内容,重点针对老年人群等开展以虚假夸大宣传、免费讲座骗局等典型违法案例宣教,提升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理念和辨假识假能力。活动中发放了《保健食品小常识》《如何认识和应对保健食品的会议营销》10500余份。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了解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了老百姓科学选购保健食品、时刻防范欺诈销售的安全意识。

此外,集中开展保健食品“陇原护老”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人员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005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1015家次,检查社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261处,检查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323处,检查旅游景区、农村场镇、农村集市、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65处;开展协作执法9次,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9起,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32次,签订保健食品企业责任书3000余份,会议场所租赁者责任书1500余份。通过扎实有效的专项整治行动,以重拳严打的高压态势形成了社会震慑力。

整治校园及周边市场食品安全

未成年人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校园内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开展排查食品安全风险,严查销售“辣条”等不合格食品经营行为,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食品安全意识。

兰州市市场监管、教育、卫健等部门联合出击,对学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针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即对学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户及摊点进行重点检查。一查学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主体的合法性、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亮证经营等问题,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经营的,严格依法查处取缔。二查食品经营者经营条件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认真核查学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店、食品加工经营店是否整洁和保持良好。三查索证索票、“电子一票通”制度落实情况。认真核查食品经营店、食品加工经营店是否落实“电子一票通”台账制度。四查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经营不合格食品的行为。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是否达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要求。严查学校内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店、食品加工经营店是否存在销售腐烂、变质、过期、“五无”、“五毛”、“辣条”、即时加工类等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专项检查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8444人次,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5153户,发放限期改正通知书104份,下发监督意见书7份,责令停业整顿18家,开展宣传活动89次,下架、封存“辣条”3196.88公斤,下架问题“五毛”食品等不合格食品1841.5公斤,销毁过期食品36公斤,立案查处3家,罚款1.5万元。

整治假冒假劣药品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质量安全尤为关键。今年6月24日至2020年6月30日,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假劣药品专项整治工作。

此次专项活动对全市涉药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以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为重点环节,以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药店、个体诊所以及各级医院周边涉药单位为重点场所,以中药材中药饮片、自制制剂、宣传治疗功效的非药品为重点品种,以核查涉药单位票账货为重点检查内容。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和“五不放过”原则,从严从重打击假劣药品经营使用行为。将检查结果与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信用分级分类相结合,严肃查处失信行为,构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长抓不懈,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检查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300人次,检查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2659家,其中对15家企业进行了飞行检查,监督抽检工作按原计划抽取114个品种238个批次正在推进中,对未能规范经营的57家企业进行约谈提醒,责令整改113家,立案查处85起,移送司法机关7起,没收违法产品90余件,没收不合格中药饮片115.99公斤,罚没款16.5万元,撤销药品零售企业GSP证书7家,收回GSP证书1家。

清理市场经营主体资格

今年以来,该部门以消费密集的美容美发、家政、洗衣等服务行业为重点;以涉及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家用电子电器、儿童玩具、交通工具、服装鞋帽、节庆娱乐用品等商品为重点,对市场内经营主体资格进行普遍清理检查。检查经营主体证照齐全,亮照经营,持证上岗,对无证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查处。

期间发现5户食品经营户未悬挂营业执照,执法人员已责令当场整改;8户超范围经营、3户经营地址与注册登记地不符,均已下发了责改通知书,限期整改;10户无照经营的已在限定期限内办理了营业执照。此外,审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6件,兰州市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使用登记证1件,《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2家,《食品经营许可证》14家。

突出强化质量监督管理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运行平台监管,对发现超期未检的设备和检验不合格的设备,督促企业进行检验,及时办理特种设备告知和使用登记。截至目前,新办理特种设备告知共计193台件,其中机电类设备161台,承压类设备32台。使用登记共计120台件,其中机电类76台,承压类44台。进行特种设备现场检查,目前共检查企业23家,下达指令书共计15份。

同时,加大民生计量监督检查和检定力度,强制检定燃油加油机265枪,压力表、水表2900块;检定计量器具3692台件,集贸市场免费检定衡器849台件,大型衡器16台,检定医疗卫生用戥秤38杆。

此外,开展了安全生产、消防工作、危险化学品整治工作。加大了对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安全教育;积极配合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对市场逐个进行排查,摸清掌握消防安全现状,加强了对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市场准入管理。与此同时,参与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道路运输等安全生产整治5次,开展人免疫球蛋白、药械网络销售、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5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着力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放心消费环境创建工作重点。放心消费环境创建要针对“安全、质量、价格、服务、维权”五个方面,突出食品药品、旅游消费、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十二个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一要督促经营者落实消费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安全保障制度。二要督促经营者落实质量保障责任,建立消费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瑕疵、缺陷、不合格商品处置制度,全面执行“三包”和“召回”等规定。三要督促经营者落实价格责任,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指导价,全面落实明码标价,倡导明码实价。四要督促经营者落实消费服务和售后服务责任,确保服务质量合格,服务承诺兑现,服务责任履行。五要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消费纠纷和解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逐步实现消费纠纷不出门。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经营者诚信度。要引导经营者重视消费者的意见,主动开展优质服务承诺,自觉履行消费维权法定责任,推动其自我约束、诚信经营。一是要引导经营者高度重视消费者诉求。引导经营者在认真处理消费纠纷的同时,把消费者诉求作为对企业经营的有效监督,作为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推动力。二是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承诺和完善维权制度。引导经营者开展商业服务行业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公开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企业网站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指导经营者严格自律,建立和完善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消费纠纷和解、消费侵权赔偿等制度,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强化对经营者的信用激励和约束。要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公示对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的处罚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质量抽检结果,曝光经销不合格商品的经营者,有效推进信用惩戒。

到今年年底,全市新增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示范店316家,并逐步将创建工作向示范行业、示范区域推进。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消费较为集中的主要区域和重点行业全覆盖。傅祥涛文/图

兰州市创建文明餐桌成效显著

2014年至2018年,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动文明餐桌创建工作,已创建文明餐桌示范店374家,文明餐桌示范街20条。

为确保“文明餐桌行动”取得实效,2012年原兰州市食药监局制定下发了《兰州市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范街标准》、《兰州市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范店标准》等。同时建立“红黑”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联合市文明办开展评选表彰活动,优秀企业纳入文明餐桌示范“红名单”。同时对表彰过的示范街、示范店进行跟踪复查,对降低标准不合格的,给予警告或撤销称号。

“按需点餐,文明用餐。”“文明礼仪进餐桌,节约风气进人心。”在兰州市大、小餐馆的餐桌上,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桌签,还有很多餐厅在醒目位置张贴了提示文明用餐、节俭用餐、禁止吸烟的标语。随着市民文明意识的提高,剩菜剩饭、餐桌浪费的情况日渐下降,合理点餐、餐后打包的节俭之风盛行。

“从近年来的创建情况看,节约惜福、文明餐桌行动公众知晓率普遍提高;餐厅文明餐桌提示牌的设置率达到了100%,餐饮企业在服务用语中已经涉及主动提醒顾客文明用餐、适量点餐,倡导合理消费,吃不完打包带走等提示语。”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学校食堂推出小份菜,将“厉行节俭,文明用餐”纳入班会课。兰州各大院校文明用餐之风盛行。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在兰州大学食堂快餐档口,工作人员会提醒学生按需点餐。除了在食堂张贴宣传标语,该校各院系的辅导员还将“厉行节俭,文明用餐”教育纳入班会课。各食堂推出小份菜,并安排后勤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用餐情况进行随访,劝导学生按需点餐。

“相比于市面上的餐饮行业,我们对大中专院校‘明厨亮灶’的要求更加严格,全市范围内的大中专院校,全部按照要求配备了实时传输设备。监管上,我们要求辖区食药监部门不定时地检查学校‘明厨亮灶’落实情况,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闻推荐

兰州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本报兰州讯(记者胡旺弟)7月30日,兰州市召开会议发布“四办四清单”开展情况通报显示,2018年,兰州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营商...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集中力量综合整治打造风清气正市场环境)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