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用“上海声音”讲述敦煌故事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回家记

来源:甘肃日报 2019-09-12 03:08   https://www.yybnet.net/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

上海,敦煌。一个是东部繁华大都市,一个是西北戈壁小城,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个地方,却因为一位学者而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

50多年前,25岁的上海姑娘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后,来到心心念念的敦煌,从此“择一事,终一生”,守护莫高窟半个多世纪,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50多年后,上海老乡茅善玉带着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回到故事的发源地甘肃,用地道的“上海声音”讲述敦煌故事,感动了每一位甘肃观众。

从此,两个人、两座城,因为一部剧,走得更近、联系得更紧;从此,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传得更远。

回家:一次感动之旅

回家的路,再远,也注定是一条温暖的路。

9月3日,受省文旅厅邀请,上海沪剧院携《敦煌女儿》来到甘肃,作为“一会一节”的闭幕演出在兰州首演。

9月8日,《敦煌女儿》移师敦煌,在敦煌大剧院献上了荣归故里的“处女秀”。当晚,樊锦诗与来自海内外的敦煌学研究专家、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以及敦煌文化和艺术爱好者一同领略了“上海声音”的魅力。演出结束后,樊锦诗走上舞台与主创团队交流合影,现场观众再次以雷鸣般的掌声向樊锦诗和演员致敬。

9月是收获的季节,沪剧《敦煌女儿》的“回家”之旅,收获了甘肃观众的肯定,也收获了继续做好剧的信心。

缘起:让更多人了解敦煌

感动的源头还是感动。

时间倒回到2012年,茅善玉还不认识樊锦诗,甚至对敦煌也没有太多的了解。而这一切都因为一篇新闻报道而改变。

“当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解放日报》上读到了一篇关于樊院长的报道,非常感动。”茅善玉回忆。

那些日子,茅善玉思前想后,一直琢磨着能做些什么?没错,她想要做一部剧,用艺术的形式把樊锦诗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上海人听,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转9版)

新闻推荐

西北师大曹恩东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评选结果出炉。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文化研究院)曹恩东的楷书作品《韩愈》经过激烈角逐...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用“上海声音”讲述敦煌故事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回家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