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红古
红古山地马拉松赛
工业强区
红古区幼儿园文艺表演
即将合龙的川海大桥主体
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宽阔通达的道路纵横交错,茵茵如毯的绿地随处可见,整洁优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秋高气爽,置身红古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就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70年来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远郊区,1960年建区,经过近60年来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来自该区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全地区财政收入达到38.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近9亿元大关,达到8.93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连年来,该区的项目建设成绩喜人,先后引进了世界500强房地产领军企业碧桂园集团,开工建设了总投资42亿元的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玖珑湾综合体项目。还与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集团、中信戴卡公司、浙富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对接,就总投资46亿元的农副产品物流园、中信戴卡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达成了战略合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旭永特约记者令望海吕国清文/图
兰西城市群一个“送上门”的机遇
西北偏北,牛羊很肥。红古区,是兰西城市群兰州西大门的门户。站在这里,就能瞰望到往西那一片更为肥沃的土地……
兰西城市群是指以兰州、西宁为中心,主要包括甘肃省定西市和青海省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22地州市的经济地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
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35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领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红古区的长足发展,就看能不能顺利“搭上这班车”。
搏一搏,或许就会“单车变摩托”。红古区紧紧抓住了这一难得机遇,多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召开打造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城市发展规划座谈会,研究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城市发展规划初步方案。
今年5月21日,多名专家走进红古,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讨论,充分探讨区域规划的重难点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欧阳慧就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城市发展规划初步方案进行了介绍,泛华集团生态文旅院规划总监朱玉宝和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智分别就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城市主要发展思路、未来发展方向、阶段性目标任务及发展对策等进行了交流研究。
“五项重点”先把“班底”建起来
而在这之前,红古区就在全力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步伐,致力于打造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红古。
今年1月8日,该区向全区部署了“五项重点”工作。
这“五项重点”分别为:一是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依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独立工矿区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等国家级政策,加快实施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10万吨废矿物油再生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两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物科技、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二是建设甘青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服务兰州西宁的物流基地。依托川海大桥、团结桥等重大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工程,有效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加强公路货运、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国供销红古农副产品物流园、天津物产集团现代商贸物流港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生活物资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新建京藏高速张家寺出入口和花庄至兰州新区高等级公路,逐步形成铁路物流、公路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圈,全力打造兰西经济带上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
三是打造兰西城市群合作发展示范区。红古区与民和县文化相近、经济相通,是川海同城的中心地带。依托这一背景,该区先行编制了《川海民族经济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发展实施意见》,致力于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探索互动合作新机制,加快川海同城、民海一体进程,打造兰西城市群合作发展示范样板区。
四是打造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积极推进污气、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湟水河、大通河两个黄河一级支流水流域治理,实施大通河防洪综合治理、湟水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强化输入性污染联防联控,加强窑街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109国道沿线整治绿化和面山绿化,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五是打造国家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工矿遗迹的潜在旅游价值,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包装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周边大景区和旅游带建设,不断完善住宿、餐饮、消费等配套设施,加快实施窑街煤电工矿旅游、水车湾城郊森林公园、东方园林生态旅游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力争将红古打造为甘青藏旅游带上的黄金驿站。
一个PPP助力“项目一城五支撑”实现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9月17日,甘肃省首个农村公路PPP项目在红古区签约,内容包括红古区农村公路工程、红古区坪台地连接线道路工程、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和北环路公交枢纽站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37亿元。
这就意味着红古区将打通浑身的“经络”,一个山台上下、区里区外的交通网呼之欲出。
PPP项目,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此次签约是红古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推进“一城五支撑”建设的重要步骤。
近年来,红古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旧省道301线海岗公路窑街街道段养护维修工程、川海大桥连接线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及城区、城际、省级公交线路开通运行,有力提升了红古内联外畅的交通格局。
此次签约的PPP项目中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和北环路公交枢纽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进红古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程。47个坪台地连接道路工程,旨在构建“联通路、旅游路、产业路、生态路和富民路”,红古区将通过全面挖掘和发挥沿线坪台地资源优势和潜力,对标“一台一产业,一坪一特色”的功能布局,实现盘活10万亩山台地资源再造一个红古川的宏伟目标。
本来,红古区这几年的发展底子就不薄,该区在园区建设方面,“三大园区”实施总投资42.4亿元的瀚盈40万吨洁净钢、方大高温气冷堆核石墨、阿敏生物医药健康等项目16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30亿元。
全区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打造了鸿翔食药同源、罗金台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了总投资3亿元的中农生态旅游、八虎台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园等9个项目,成功举办了山地马拉松、登高采菊庆丰收等品牌旅游赛事活动,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09.6万人次。
在城市建设方面,仅去年就实施了供销联社、客运中心、凤凰城西侧等重点片区综合开发,窑街滨河中路和东路建设及民门公路窑街段改造提升工程,尤其是总投资15.23亿元的川海大桥连接线和团结大桥工程建设,京藏高速公路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工程和坪台地道路连接工程启动实施,北环路公交枢纽站投入使用,为加快兰西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同时,该区通过实施农村路网改造、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以及109国道沿线风貌整治景观提升行动,新建省市级“美丽乡村”5个,完成“三改”2228户,解决4149人饮水不稳定问题,新建小游园、休闲广场12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而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182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办”,83%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攻坚行动,凝练储备项目41个,新引进项目32个,落实到位资金72.7亿元。在推进品牌红古建设中,先后申报红古黑陶、刺绣等5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红古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调气血”打铁还要自身硬
9月27日,记者走访该区了解到,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红古区正在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建设兰西城市群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以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以建设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兰州新材料产业基地、甘青大通道重要交通支点和现代物流基地、国家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和兰西城市群合作发展示范区为重点的“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高水平制定完善红古区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发展规划,分步骤、分阶段谋划推进实施总投资近700亿元的90个重大支撑项目,力争到2025年“一城五支撑”建设成效凸显,节点城市建设初具影响。
按照预期,到2035年,该区“一城五支撑”将全面建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生态秀美、经济繁荣、特色彰显、人民幸福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红古模式,成为我国城市群节点城市建设的标杆。
在建设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的“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中,红古区部署要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一是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打造甘青大通道的重要交通节点和物流基地。三是打造兰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四是打造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五是打造国家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
打铁还要自身硬,连年来,红古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生态宜区建设,不断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完成了11个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任务,兰铝大修渣环境问题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核查验收,彻底清理整治洗煤厂12家、河洪道非法砂石加工点13家,一大批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施兰铝超净排放、方大环保改造等6个大气治理项目,推进河长制,编制完成6条重点洪道“一河一策”和2个县级以上水源地“一源一策”实施方案,完成湟水河流域红古段防洪治理19.4公里。在全域无垃圾治理中,先后投入7200万元,建成启用川区三镇3个陈腐尾菜填埋场,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全域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新增各类环卫设施设备406台(套)、农村共管共享和环卫保洁员512名,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农村垃圾“出口”问题,实现了环卫保洁覆盖全域的历史性突破。
此外,去年完成海石湾北山公园改造提升、北山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湟水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窑街沉陷区生态治理三期、四期项目完成土地平整66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造林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25%,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这样一来,红古区将自身的“气血”也调顺了。无心插柳,无形中为该区自身创造出一个转型机遇。这个转型机遇是:依托三大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煤基循环、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生物科技、城市矿产、新型建材和现代农业“八大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根基将更加厚实。
随着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走实走深、三大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该区在遵循发展规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升级中,确保为增强发展竞争力提供了强大动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9月28日,《记忆·盘古》大型夜间激光水舞秀在美丽的黄河之滨、河口古镇“日月馆”...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