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培华(左二)和老同学见面了
1959年,“大三线”建设的冲锋号吹响,许多热血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兰州,陆培华、王桂兰等同学进入兰州航空技校深造。3年的学习成长,使得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报效祖国的豪情深深镶在这一代人的心中。
然而,1962年毕业后,这批航空人才要回到自己的户籍地。回到上海,陆培华凭借在学校的刻苦钻研,工作情况越来越好,不过,50年过去了,这位老人越发想念“第二故乡”兰州,更想念老同学。
5月11日,本报联手甘肃电视台,为老人找寻到了阔别50载的34位老同窗,见到老同学后,老人激动地说:“今天我终于圆了归乡的梦。”
接站:七旬老人相拥而泣
“50年了,毕业后再也没有见过。”5月11日下午3时,15名兰航技校59届05班的同学进入火车站站台,拉起横幅,捧着鲜花,准备迎接老同学陆培华的到来。
76岁的老班长陈学武专程从永登县龙泉镇赶来,兰州周边还健在的同学也纷纷前来接站。毕业50年后首次团聚的激动,在泪花儿流淌的同时,激情也在风雨中绽放。
3时30分,从上海开往兰州的G117次列车到达兰州火车站。
“你们看,走在最后面的是陆培华。”陈学武一声惊呼。
“你是王桂兰,你是周玉生……”“相比五十年前,你胖了,呵呵呵!”一个跨步,陆培华从火车上走下来,激动地喊起了迎上来的同学的名字。接连的拥抱和热泪,甚至让接站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
这个突然的感人的温馨场面,还得从一个月之前说起。
寻梦:一个来自上海的求助电话
3月27日上午10时,甘肃电视台《百姓有话说》栏目的热线电话突然响起,值班记者像往常一样拿起听筒,这个时候,电话的那头传来了一个急切而又激动的声音。
“我是上海人,今年70多岁了,我毕生的愿望就是找到离别多年的老同学,并到兰州来看望他们,来看看我的第二故乡兰州。”听得出来,打电话的老人情绪颇为激动,话语中透露着一种急切而又期盼的心情。
“我在兰州上学的那几年正好赶上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回到上海后我的工作也干得很好,事业也还算成功,兰州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特别想在有生之年回到兰州看看。”陆培华激动地说。
1959年,风华正茂的陆培华来到兰州航空技校学习钳工,当时,这一批学生是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培养的一批后备力量。一想到毕业后可以为我国的航空事业作贡献,所有的同学都和陆培华一样,意气风发,满怀抱负,对于自己的未来和即将从事的崇高事业,充满着期待和美好的憧憬。
1962年,陆培华和同学们毕业后各自回到原籍。
“我一直给家人说,我此生的梦想就是再回一次兰州,看望母校和同学。”陆培华说,5年前,他收拾好行李要来兰州的时候,老伴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所以来兰州的行程一拖再拖。
接力:媒体联手帮老人找寻同窗
“毕业后,大家都失去了联系。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同学的名字:王桂兰、曹秀华、周玉生、穆进贤……”
除了至今仍然记得的几个同学的姓名之外,陆培华提供的其他信息一概没有,在一座城市,单凭姓名找寻某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按照年龄推算,陆培华的同学们基本上都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是不是全都健在?或者大都不在兰州?
但是为了帮助陆培华圆梦,本报特此联手甘肃电视台《百姓有话说》栏目,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找寻兰州航空技校的“六二届”同学。
“你好,我就是航校毕业的,我叫王秀萍。”4月2日,第一位自称是1962年毕业于兰航技校的声音给媒体接力带来了希望。
4月16下午,王桂兰老人在看到相关报道后主动找到媒体,随后在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处的帮助下,陆培华的部分老同学一一出现。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媒体接力,截至5月11日,共找到了陆培华的同班同学14名,同级同学20名。
5月11日,媒体接力成功,甘肃电视台《百姓有话说》的两名特派记者专程赶赴上海,并将老人顺利接回了兰州。
晚宴:5层蛋糕50年的思念
5月11日下午,同学们在火车站顺利接到陆培华后,前往小西湖举行欢迎晚宴和兰航技校“六二届”同学毕业50年欢聚晚会。
伴随着一首首怀旧歌曲,一个5层蛋糕被缓缓推到了聚会现场,陆培华和几位老同学急忙上前,为老同学们亲手切蛋糕。“5层,代表了我对母校和老同学50年的思念之情。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故乡念得深沉。”陆培华说。
68岁的张秀英,是当年全班年纪最小的同学,她说,航校05班的同学,不仅有外省的,省内不同地市的也不少,1962年毕业时大家要各回各家,老师和家在兰州的同学都去火车站欢送,当时车上的人哭,车下的人也哭,大家都难舍难分。毕业之后,不仅是陆培华,其他在兰州的老同学也失去了联系,这次聚会是50年内的第一次。
回忆: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
聚会结束后,在宾馆里,同学们畅聊的热情不减,激情燃烧的岁月被还原。
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校发的粮票不够用,大家经常饿着肚子。于是,家在兰州的同学每周都会回家吃饭,不仅把攒起来的粮票匀给其他同学,而且还从家里给同学带饼子馒头。
“尽管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没有一位同学因为条件差而退学。大家都团结互助、怀揣梦想,报效祖国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过。那样的花样年华虽然略带苦涩,但我们快乐着。”夜越来越深,同学们的聊天声还在回荡。
5月12日上午,陆培华来到小西湖一家牛肉面馆品尝了兰州牛肉面。
在游览了龙源、中山桥等黄河风情线景点后,陆培华十分激动地说,“故乡”兰州的变化太大了,下一次来兰州肯定要多住几天,“谢谢媒体的帮助,我会好好生活,争取下一次来兰州参加毕业60年的聚会。”
新闻推荐
正在建设的大棚“这回我有奔头了”近年来,永登县通远乡农民种植的“陇椒”在省内外市场上小有名气。对于一个贫困乡镇来说,有了自...
永登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