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帮扶这段情
高三吉
金色的秋天,正值收获的季节。10月中旬,我再次来到了我的双联点——永登县武胜驿镇新民村。群山绵延起伏,天空湛蓝清透,整齐的砖瓦房窗明几净,花花草草散发着芬芳。
“你们帮我引进栽培的红提葡萄已经丰收了,柳树也在河堤和道路两旁发芽了!家里养了330只羊,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村民马应福大叔,笑着说起了村子的变化和他家里的收入情况。
如今的新民村旧貌换新颜,但我依然记得三年前的情形。那时,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全村364户村民中,人均年收入还不到两千元,贫困户就有84户。每年五月,兰州市区已是春暖花开,但新民村周边的山头上依然白雪皑皑,夏季也是干旱少雨,天气变化无常。当地群众主要种植土豆、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发展养殖业的农户也不多。那时,作为帮扶干部的我,常常来到村里,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交流探讨,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途径。
为了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和同事们一起踏着崎岖的山路逐户走访村民,对了解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然后一家一户地制订帮扶计划。
新民村有位年近七旬的马应福大叔,他家有5口人,四世同堂。多年前他失去了老伴,儿子也不幸离世,家里生活很艰难。“马大叔,咱们一起努力,靠国家的好政策把日子越过越好。”驻村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白天和他并肩下地干农活,晚上就坐在炕头上,一起聊聊家长里短。在我们的帮助下,马大叔开始发展肉羊养殖,我们还帮他提升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
光阴似箭,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实行联村联户以来,联系新民村的各个帮扶单位都积极引进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因户施策,制订脱贫规划,努力扩大增收途径。如今,新民村通往县城和其他各村的水泥路都修好了,新的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起来了,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每到夜幕降临,村道两旁灯火闪亮,村民成群结队地跳起了“广场舞”。以往走着崎岖山路去学校,蹲在雪地里写作业的孩子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校舍上课,学校里时常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虽然新民村已经脱贫,但我一有机会就会去村里走走看看。“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现在来到村里,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为民富民、联村联户”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也是我和群众不变的约定。
(作者系兰州市纪委监察局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
新闻推荐
甘肃省开展患者权益维护日主题活动本报兰州讯(记者宜秀萍实习生韩瑾)3月20日是甘肃省第五个“患者权益维护日”。3月21日,省卫计委联合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省人民医院院前广场举办主题宣传活动。为...
永登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