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很享受护林员的生活
在兴隆山的大森林中,有一群永远也走不出大山的人,他们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与山为伴,与树为友,特殊的使命铸就了他们快乐而又寂寞的人生。护林员杨昆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30年前
他当起护林员
10月28日,记者驱车60多公里来到了兴隆山魏河管护点,崎岖的山路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这个只有3间平房的管护点就在魏河封山育林区的入口处,这片育林区是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记者看到,林区的落叶松已经变成了金黄色,沙棘树硕果累累,山涧里流淌着清冽的泉水,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走进平房,阳台上的十几棵大白菜最为显眼,很明显,白菜是这里最主要的蔬菜。烟囱里正冒出淡淡的青烟,主人已经生起了炉火。
护林点的主人老杨做护林员已经有30个年头,守护这片育林区也已有7年了。老杨说,他刚到这里的时候,管辖区有296户村民。村民们都认为靠山吃山,天经地义,对他们来说,上山放牧、砍柴、挖中药就像日出日落一样习以为常。国家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后,禁止了这些破坏林区的活动,但村民们根本不管那一套。由于生活困难,那时村民们总是把牲口往山上赶,他每天都要满山跑,对上山的牲口进行围追堵截。后来他发现这样做作用不大,为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他便带上宣传材料挨家挨户的宣传政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谁家几只羊,几头牛现在老杨都能倒背如流。
老杨笑着说,只要看见有牛上山,他就能知道是谁家的,基本上猜的八九不离十。老杨最得意的一个“小手段”就是到小学去宣传了。他说:“现在的孩子都很懂事,让孩子去教育大人,事半功倍啊!”经过7年的磨合,现在辖区的老百姓都知道管护点有个“难缠”的护林员,很少有人在山上放牧了。
每个年三十
都在山中度过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了,可是有很多人过年是回不了家的,老杨便是其中之一。林区每年有4个重要的防火日,首先是大年三十,因为在三十的晚上,中国人都有祭奠祖先的习俗。老杨说,山上有43座老坟,不让村民上坟,从情理上说不过去。可是冬季林区最容易发生火灾,为了林区的安全,不合情理也要禁止。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配合,三十晚上都偷偷上山上坟祭奠,后来,兴隆山保护区和辖区内的居民签了合同,用法律的手段约束村民上山放牧、挖药、祭奠等活动。
老杨的家在榆中县城,但是从今年11月1日到来年的5月31日,他根本无法回家。老杨说,2008年的年三十,他过得最安稳,因为年前他就挨家挨户做了宣传,年三十这天傍晚,没有一个人上山祭奠。
看日出日落
是最舒服的事
在外人看来,做一名护林员最大的困难是寂寞,可是在老杨的心里,城市的喧闹更让他无法承受。老杨除日复一日地用脚丈量林区以外,就是看着管护点门口的沙棘树。他说,寂寞和孤独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与山、树打交道简单明了,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对他来说是最舒服的事。这么多年以来,老杨觉得自己亏欠最多的是他的家人,但他还是说:“这辈子只想做个护林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榆中县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对该县将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大白菜、白菜花、西兰花、胡萝卜、蒜苗、莲花菜六种蔬菜品质进行鉴定评审此举标志着榆中县将...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