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天气越来越冷,包饺子的兰州人越来越多,韭黄成为很多人家的首选。记者近日在榆中县三角城乡詹家营村采访时看到,连片的韭黄苗子被麦草秸秆盖得严严实实,村民们正在地里收割成熟的韭黄。一排排整齐的韭黄嫩芽被扎成小捆待售。当日,一斤韭黄的最高收购价到了3元。
据村民介绍,韭黄种植是4年3茬,按质论价,收购价格一般在3元以上,也有个别的每斤能卖到4元。产量一般在3500—4000斤,按收购价3元计算,每亩的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三角城乡乡长范正强告诉记者,从1992年开始,三角城乡的部分农户就开始种植韭黄,并获得了较高的收入。以后逐年增加,到2008年已发展种植300亩韭黄,户均种植1亩,平均亩产量2000公斤,产量达到6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全村90%以上的农户靠种植韭黄实现了脱贫致富。“由于韭黄适合旱地种植,投入少,效益好;加之属无公害农作物,品质好,销售快,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乡上一直很重视韭黄的种植和推广,把积极引导群众种植韭黄作为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重要措施来抓,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大。今年韭黄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预计总收入可达1000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还获悉,詹家营村的早熟地膜洋芋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从1995年开始试种到现在全村种植面积已达到600亩,平均亩产2000公斤,总产量达到120万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万元。由于品质优良、上市早,很受市场的认可,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17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村、文成路社区、榆中县第一中学,调研指导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