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水窖快见底北山旱情急

来源:兰州晚报 2010-04-02 20:1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3月31日,本报“榆中县北山地区:推广双垄沟地膜保墒情”一文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昨日,记者再次前往榆中县上花岔乡走访时,很多村民告诉记者,由于旱情持续发展,今年的小麦和豌豆已经无法下种了。目前,村民们只有大面积铺双垄沟地膜保墒情了,种植玉米才有可能保证人们的口粮问题。“如果再不下雨,我们的吃水也将发生严重的困难。”很多村民说。

水窖存水有限

昨日中午,在上花岔乡黑虎村一农家,记者费了好大工夫才从水窖里打上来半桶浑浊的水。从水桶上留下的水印看,水窖的水深也仅有30公分左右。村民老白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里已有半年没有下雨了,已有部分村民家里出现缺水现象,即使有水的家庭,如果再不下雨的话,估计到了4月底就会出现缺水!就是出现吃水困难,也不能把水窖里的水都用完,必须留下一定量的水以保证水窖的湿度,否则,窖壁上就会裂缝,严重时会导致水窖坍塌,那就损失大了。”

上花岔乡教育办和平教学点的张明亨老师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至今,由于长时间没有出现降水,学校的水窖里积存的水很有限,为此,他们便开始为学生限量供水,学生们也很理解学校的做法,有些学生便自带饮用水。“今年3月初出现了一场降雪,我们便组织学生扫雪,即使这样,学校的水窖里积存的水也只够饮用到4月中旬,如果再不下雨,学校将会发生水荒。”张老师无奈地说。

据悉,目前全乡缺水农户越来越多,家中水窖的存水已经见底,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了。全乡1782户人家,已有30%以上的农户吃水发生困难。如果到4月中旬再不出现降雨的话,全乡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断水。而高昂的购水费用,是这些以农耕为生的农民无法承受的。

自救信心十足

榆中县北山乡村部分饱受干旱之苦的农民告诉记者,据上了年纪的人讲,近60年来,北山尽管曾多年遭干旱,但是从没发生过像最近几年这样严重的旱情,至少每年养家糊口的口粮还是能收回的。现在,虽然旱灾害得村民们无法下种,可有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他们觉得自己采取自救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黑虎村的白文志告诉记者,由于持续的旱情几乎让村民们失去了种庄稼的信心,但就在村民们准备外出打工时,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上门鼓励村民们铺双垄沟地膜,而且铺地膜政府还要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还在籽种和肥料上也给予一定的补贴。“采用铺膜机铺地膜的农户,政府给予每亩30元的补贴,玉米籽种每公斤补贴4元。并告诉农户,只要按时完成今年的春耕,政府部门将及时兑现农民的补贴。”

开展爱心援助

相关部门的专家在谈到抗旱的话题时说,他们建议农户在给水地灌水时,遵循“头水灌透,二水扩大,三水增灌”的方式,加上夭气自然降雨就能得到有效预防。

针对北山今年严峻的干旱形势,专家们还提议:尽快动员全市有关单位,开展给灾区群众“爱心送水活动”,一方面可缓解灾区群众的生活用水紧张的压力,还能给农户节约开支。

采访后记

记者在进入榆中县北山采访有关旱情时,感触颇多。对于农民来说,一年庄稼两年务,可连续遭遇7年的干旱,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干旱致使北山村民无法春耕,政府部门则是积极查灾救助,但这只能解决眼前的难题,不能从根本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救助。可以向遭遇旱灾区的农民提出好的抗旱建议,也可以开辟就业门路,解决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帮助他们外出务工;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帮助村民安心度过旱灾之年。我们衷心期待社会有志人士早日伸援手。

新闻推荐

非法采砂场 挖痛苑川河

本报讯 苑川河流经榆中县,近几年,该县清水驿乡境内的苑川河河面上出现了众多非法采砂场,他们不仅在河道内大肆采砂,还破坏了大面积的耕地,这让附近村民忧心忡忡。 ...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爱心无极限2010-04-23 20:10
评论:(水窖快见底北山旱情急)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