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我是一个从企业退休多年的职工,退休工资较低,200元的捐款虽然起不了多大作用,但社会各界都能够捐助一点的话,就可以帮助榆中县上花岔乡学校的孩子们解决干旱造成缺水吃的问题。”4月4日下午,家住黄河北沙坪村,今年82岁的吴思孝老人来到本报编辑部,眼含泪水地说,当他看到晚报近几天有关榆中县上花岔乡学校饮用水断档的消息后,心情极为沉重。
吴老先生称,时下已进入了春季,但当他看到兰州市郊县部分农村学校因为连续干旱而造成饮用水断档的问题而发愁时,感觉太难受了,真是苦了那些农村的孩子了。对此他认为,晚报作为市民的报纸,能够适时对干旱山区所遭遇的问题予以报道,他表示非常感谢,因此他想通过晚报呼吁,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农村的孩子们献出一点爱心,帮助他们尽快摆脱缺水的困境。
城关区桃树坪小学三年级的付园园同学通过本报新闻热线称,她从晚报上看到榆中县北山的同学们没有水喝的消息后,心里感觉很难受,她也要向北山的同学们捐款。付园园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从学校看到榆中北山的同学们因干旱缺水的消息,回家后就说要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给山区的同学们,“虽然仅有20元,但这是孩子的一点心意,我们作为家长很赞同孩子的想法。”付园园的妈妈说。
为方便热心人士咨询和捐助,本报已开通热线8403333和8467274,也可将捐款直接送到兰州晚报904室通联信息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连日来,本报关于榆中县上花岔乡学区因干旱各学校及教学点饮用水断档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的报道,引起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许多市民打进本报爱心热线说,兰州...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