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清华“小兰子”张锦纹是恢复高考后榆中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家境贫困的她拒绝了好心人的捐助

来源:兰州晚报 2010-07-01 19:53   https://www.yybnet.net/

张锦纹已在北京定居

说起张锦纹,当年也是兰州的风云人物,尤其是在榆中县几乎是无人不晓。因为,她是1977年高考恢复后榆中县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农村姑娘。

如今,张锦纹已在北京定居,和很多北京人一样,她住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每天开车上下班、接孩子、做饭,和家人一起看电视……

>>>回忆

金榜题名

“当时小兰子(张锦纹的小名)在榆中一中上学,学校离我们镇起码有20公里路。当杨老师送来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街坊四邻都沸腾了。”对妹妹的金榜题名,哥哥张振东记忆犹新。

25年前的夏天,天气燥热,人们都藏在屋子里躲避太阳的灼热。忽然,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打破了榆中县甘草店镇的寂静。榆中一中女教师杨义华在乡间小路上蹬着自行车,由于路面颠簸,自行车车把来回摇晃,可她手里却紧紧地握着一张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就这样,杨老师头顶烈日将一份让全榆中人感到骄傲的惊喜送到了张锦纹家。当张锦纹从老师手中接过这份惊喜时,整条街都沸腾了,邻居们纷纷向好学的小兰子道喜。因为,小兰子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榆中县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农村姑娘。

但在欢笑之后,小兰子一家却陷入了无言的沉默。诚然,小兰子考上清华大学是他们家莫大的荣耀,但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而言,学费成了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座山。

>>>故事

拒绝捐助

考入清华大学无疑是天大的喜事,但张锦纹贫困的家却无力负担。可就是这种境况下,张锦纹却令人惊讶地拒绝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清华的路。

如今,张锦纹已身在北京。当记者来到她家时,只见到了他的母亲杨奶奶和她的大哥张振东。

“当时家里实在是穷,最值钱的就是父亲养的3只羊,小兰子的事高兴归高兴,但学费、书本费和生活费却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还记得当年她临走的时候,全家人用尽全力东拼西凑了330元钱,后来又汇寄了一些。自那时起,整个家庭在经济上就显得拮据了。”张振东摇头说道。

当时,为了让张锦纹顺利上大学,她高中时的班主任----榆中一中女教师杨义华和当地老农一起找到了《兰州晚报》,希望能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求援。就在社会各界准备资助张锦纹上大学的时候,本报编辑部却收到了这样一封来信:“感谢你们的好意,但我不能接受大家的资助……我会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

>>>生活

变成北京人

提起那个小兰子,全家人满怀感慨,感慨她小时候把学习当做最大的乐趣……感慨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完全凭着一己之力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记者再次联系到张锦纹时,她已经和清华大学的一位男同学组建了家庭,连儿子都要上初中了。回忆起往事,张锦纹说:“拒绝捐款是那年放寒假的事了,回到北京后我不仅申请了助学贷款,还拿到了奖学金,后来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先是分到了一家供热公司,经过半年多的社会锻炼,我决定报考公务员,最后考入了北京昌平区地税局。”

昔日的农村小姑娘,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不但在北京购置了房产定居,还买了一辆私家车。张锦纹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我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专程来北京看我,既然我定居北京,当然要尽地主之谊。那几天,我就开着自己的车带着他们好好地逛了逛北京,还带他们吃了北京的特色小吃和烤鸭。”

新闻推荐

新房住了3年 缘何不能通电 榆中县定远镇村民无奈之下自接电线使用高价电

漂亮的小二楼用了3年“黑电”本报讯 “我们的新房子住了3年了,一直没有通上电。”7月17日,榆中县定远镇的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他们村新建住宅建成3年多,却至今...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为交警送清凉2010-07-15 19:48
猜你喜欢:
评论:(清华“小兰子”张锦纹是恢复高考后榆中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家境贫困的她拒绝了好心人的捐助)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