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日,本报“萤火行动”再次启动的消息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一些由于家庭贫困而为高额学费发愁的学子也通过各种方式与本报联系进行了登记。与此同时,活动刚开始第一天,就有一家匿名企业主动要求资助两名大学生。
3日上午,一家企业相关负责人通过本报热线8403333告诉记者,眼看着再有一个月时间,大学就要开学了,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很多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了自己的求学路。作为一家本土企业,希望能为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们出一份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原先就一直有这样的打算,恰逢晚报搞这样的公益活动,就想通过晚报来寻找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此次决定一次资助两名甘肃籍贫困大学生,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家匿名企业不要求做任何宣传,只想通过晚报的“萤火行动”来帮助学子们实现求学梦。
3日下午,榆中县上花岔乡的丁延琳在看到本报“萤火行动”的消息后来到了晚报编辑部进行求助。丁延琳告诉记者,他今年以552分的成绩考入了长沙理工大学,但就当全家人为此而感到高兴的时候,即将要支出的7500元学费又成为全家人的头等难题。据了解,丁延琳全家6口人,父亲在家务农成为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收入,但由于家里种的是旱地,靠天吃饭,一年下来也没有几个钱。丁延琳的母亲属于二级残疾,没有任何劳动力。大姐已经出嫁了,家里二姐、三姐还有他3人都在上学,高昂的学费已经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丁延琳告诉记者,由于高中在兰州城关区上学,所以前段时间错过了榆中县助学贷款的摸底活动,但是要想上大学又必须依靠助学贷款,目前丁延琳全家人都在为助学贷款四处奔波,却一直没有结果。因此,希望通过晚报得到救助。
本报特别提醒,凡是需要救助的贫困大学生和救助大学生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均可通过8466618-3218、8403333进行报名登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汽车租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也成了不法之徒的下手目标之一。2009年11月初,本市某汽车租赁公司向警方报案:该公司一辆黑色广州...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