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陶承志 摄
□晚报记者 陶承志 摄
【核心提示】
“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爱心是树,遮挡炽热夏阳。爱心是光,照融寒冬的雪……”全社会有了爱心的存在和不断延续,我们的生活才叫美好的生活。不论何时何地,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刻都有爱心在不断显现。
从爱心组织及个人,连续资助百余名高考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困的学子;从每年高考后,即将升入高校的同学将自己珍藏的爱心书籍捐献出来,让自己积累的精神食粮得到传递;从患有尿毒症的大学生,因肾脏移植手术治疗费苦寻无果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从拿出自家闲置的一件棉衣,送给贫困地区的老乡们御寒;从捐赠旧挂历,送给盲校学生用做盲文纸……这些或大或小的爱心活动,都会被读者所记起。
义工联盟 为爱而生
2011年,他们因爱的召唤蜂拥而来,也因爱的力量应运而生。2011年3月29日,在本报的号召集结下,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联合推动中,兰州市首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经政府批准的公益团队——“兰州晚报·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义工联盟”正式成立。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这种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兴起扩大,一下子让助老为老的从业人员人数显得捉襟见肘。与此同时,开始有不少市民主动提出,“想为老人做点什么”。为此,晚报吹响了“义工联盟”的集结号,一位姓朱的律师,第一个打进晚报热线报名,“我主修民法、婚姻法,老人遇到法律问题,我免费当顾问!”报名的很多人,都有和朱律师一样的心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11年3月,“义工联盟”主题曲和徽章开始征集,短时间里,40多件作品纷至沓来,兰州义工联盟甚至注入了全国各地热心人的企盼和助力。2011年3月29日,汇聚了全市各行各业约4500个个人及团体会员的兰州义工联盟正式成立。唱响《爱满天地间》义工联盟主题歌的人,有市委常委、城关区区委书记金祥明,有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怀,有一直在网络上活跃的义工团队组织者“熊猫”,有“豫剧名角”、国家一级演员周桦,还有很多我们没来得及记住姓名的朱医生、魏老师……6个月180多天的时间,集结出4500人的庞大队伍,除了爱,想不出别的名义。
哪怕是件旧棉衣也能温暖他们的心
11月18日,本报《捐不了送不掉 旧衣服也愁人》一文,道出市民家中闲置的衣服确实不少,但愿意接收旧衣服特别是长期接收的地方和人员却很难寻觅。11月22日,本报发起的“捐旧衣 暖冬日”活动,邀大家把闲置衣物送给更需要的人。活动一经发起,在广大热心市民、志愿者团队、爱心企业、各街道办社区的慷慨相助下,短短半月之内,本报共收到爱心捐赠衣物4万余件。受捐衣物都已顺利地送到西固区金沟乡小金沟村、榆中县北山上花岔乡学校等贫困地区,剩余部分送到了来兰打工的农民工手中。
活动期间,捐赠者上至九旬老人下到三岁孩童,捐赠衣物数量从三五件到上万件不等,每天都上演着温馨感人的场景。捐赠者朴实的话语,受捐者欣慰的笑脸,因感动而热泪盈眶的眼睛仍记忆犹新。其中88岁的桑庆华老人趁着孩子们不在,“偷着”拿出来棉衣五十余件,由于行动不便,老人走了两个小时才到报社,家住华林山附近的周先生捐赠150件新衣服给贫困地区真正需要的人们过冬的报道感动了众多读者。兰州市不少街道办、社区都纷纷与本报联合。
据记者粗略统计,约有1100多位热心市民来到本报捐衣。“兰州志愿者义仓”的近百名志愿者们,主动承担了募捐衣物的分拣、清洗、消毒等工作。在爱心市民们积极参与的同时,此次活动也先后得到了兰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兰州电机厂、紫金百货等爱心企业的鼎力支持。
而在这其中,受捐赠的老乡、孩子对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12月6日上午,天空飘着雪花,当本报记者将2500余件爱心衣物,装上了前往王家山镇的车时,王家山镇人民政府下属的民政保障所马副所长动情地告诉记者:“这些衣服带回去,能帮助不少人,我代表我们镇上的人,向你们说声谢谢!”看着满满一车的衣物,所有的工作人员感叹道:“我们那里穷,有了这些棉衣,这个冬天大家就不怕冷了,真好。”
□晚报记者 陶承志
书籍传递
不是一件自私的事
“又是一年高考后,又是一年爱心接力时……”每到高考后,本报就会适时推出“捐书求书 各需所求”捐赠活动。6月28日,在市民和同学千呼万唤中,本报第三届“捐书求书 各取所需”爱心捐赠活动如期举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爱心市民、学子提供平台,将手中拥有的中高考辅导书、资料、笔记以及自己认为可以传递下去的爱心书籍捐献出来,让自己积累的精神食粮得到传递。”
活动刚一开始,广大市民纷纷表示想将一些用过的辅导书和笔记捐出来,也有一些求书心切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对选书活动充满期盼。随着本报捐书热线逐日升温,每天都能接到上百个电话。
有了市民的积极响应,有了爱心同学的网络呼唤,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本报就收到包括中学课本、教辅、字典、科普类等近2000本书。7月4日下起了大雨,但本报“捐书求书 各需所求”爱心活动依然持续。两名中学生冒雨送来4箱“珍藏版”教辅书籍后匆匆离去。记者看到一些书本的扉页上,还写下了一些爱心传递的寄语。
两周的捐书活动后,近两万本书籍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7月10日上午,第二阶段“集中求书”活动火热上演。捐书者倾力捐赠,求书者渴求所需。7岁小朋友张韬“淘”到了自己喜欢的漫画书,78岁的张阿姨也手握书单,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书籍,更有从临洮远道而来选书的赵洁也满意而归。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各类书籍被所需者挑选一空。不论捐书者还是求书者在意犹未尽之余,对明年的“捐书求书”活动充满期待。
□晚报记者 陶承志
新闻推荐
三十年后再相聚鬓染秋霜叙真情 西北师大中文系“七七级”学生欢聚兰州忆往昔
新闻热线:8403333责任编辑:安素娟设计:张梅萍校对:韩光祥 30年后的合影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毕业30年的集体记忆上学时在五泉山留影核心提示&n...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