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吃午餐
核心提示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口味,选择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剩下的营养品可以放到上午的其他课间吃。”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榆中中连川小学的灵活做法显得十分罕见,因为多数学校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营养餐,教条化地落实政策。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的完善、营养经费账目的公开、供应差价的平衡等相关问题,都是制约普惠政策实施的关键。
4月27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甘肃省《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日前通过省政府审核,从下学期起,试点地区扩大到87个。
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有些教条化
“原则上,我们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发放的营养餐吃完。”3月28日起,记者先后两次前往榆中县蹲点调查,部分学校抱着“国家让把营养品吃进学生的嘴里,那我们就应该看着让他们吃完”的态度。
“学生可以按自己每天的口味,先吃一点营养餐,然后去食堂吃馒头、喝稀饭,而剩下的营养餐则可以放到上午的其他课间吃。”相对于大多数学校教条式地落实政策,中连川小学则显得灵活很多。中连川小学校长魏祎军说,有些学校让老师盯着学生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分发的营养餐,时间长了可能会腻,也可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效果肯定不好。
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学校设立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参与其中的学生家长只有两三名,而参与监督的方式,就是定期召开家长见面会。“等出事了再开家长会就迟了!”面对质疑,中连川小学校长魏祎军也表示:“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和家长良好互动。”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没有一所学校公开营养经费账目;营养餐均存放在一间普通房子里,没有任何冷存措施;没有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跟踪系统。
营养餐试点地区下学期起扩大
4月27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甘肃省《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日前通过省政府审核,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方案》指出,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将营养改善计划扩大到嘉峪关市和28个非特困连片县市区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按国家试点标准补助。至此,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扩大到87个地区。
据了解,甘肃省58个国家试点县市区,已于去年秋季开始启动实施计划,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嘉峪关市和28个非特困连片省级试点县市区所需资金,由中央、省级和市县财政按5∶3∶2的比例分担。
将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对接协调
“我以前吃鸡蛋吃伤了,现在不太想吃鸡蛋,所以我会把发的鸡蛋拿回家里。”在调查中,本报曾报道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挑食厌食的行为,而有学校校长也反映,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有吃不完和乱扔、浪费的现象。“教育局会加大宣传力度,除了食用营养品过敏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应该接受补充营养,不能挑食厌食。”榆中县教育局水副局长说。而对于“早餐供应有差价,如何平衡”和“物价在波动,食品采购如何有效监管”的问题,水副局长表示,县教育局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把账目留着,等着上级部门的政策出台。
4月27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推出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调查系列报道引起教育部门关注,省教育厅将梳理相关问题,进行对接协调,在制度上保障营养餐实施。该负责人表示,天气渐渐转暖,进入食物中毒高发期,教育部已于25日发出通知,要求在营养餐的实施过程中,各地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全面落实各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迅速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记者手记
营养改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暴露了多个问题,这说明普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和地方政府、基层学校的对接脱节现象。相关部门不必担心暴露出来的问题,而应该操心如何改进。再者,虽然执行政策的指令已经下达,但是相关配套制度还应该不断“供给”;地方政府也应主动介入,积极配合国家实行,灵活运用政策,保障执行力。此外,民间力量也可以参与监管和投入。
新闻推荐
“虽然定远镇有18家蔬菜保鲜库,但基本都是高原夏季集中上市的夏秋季节在运转,冬春两季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榆中定远镇副书记汉文武告诉记者,为提升高原夏菜的质量档次...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