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排队打饭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在采访中,有家长建议将早餐改为午餐。而有的学校反映,因为经费没到位,采购时都靠赊账。
家长:能否将早餐换成午餐?
家住三角城乡敬家山村的李同学,在清水驿小学四年级一班上学,每周从家里带5个馒头,平时,每天晚上基本不去食堂吃饭,就啃馒头,如果中午打饭去晚了,食堂没饭了,也只能回宿舍啃馒头。“每学期给儿子在学校食堂交500多元,如果能把营养早餐和午餐合理调配一下,能给学生补助午餐,也可以真正地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小李的爸爸说。
记者了解到,该校的寄宿生中,为了省钱,大部分学生每周来校时都会从家里带一些馒头,为了省钱,他们只能在食堂和馒头之间来回调节。
小李说:“同学中有吃不完早餐的情况,有些就会把剩余的带回家。早餐我们可以少吃一点,如果能吃上免费午餐,更好。”
“由于每个村基本都有小学,孩子们不用住校,每天都能回家吃饭,所以发早餐对于小学生是好的。比如在冬季,父母早上起床做饭太冷,所以我们这里的孩子都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学校发的早餐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改善营养,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我觉得补给午餐会更好一些,因为上初中一般在镇上,乡下的孩子离学校比较远,所以大多数都在住校,中午如果能吃好一点,对身体、学习更好。”三角城乡高墩营村村民何师傅的孩子在高墩营小学读二年级,他说:“希望地方政府、学校能把这么好的政策落实好,不要只觉得营养早餐方便,也应该把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不同的制约条件考虑进去,不要走样了。”
“营养改善计划应该就是指营养早餐吧!”采访中,记者发现,几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对营养改善计划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而相关规定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学校食堂供餐、课间加餐、购买供餐服务以及个人或家庭托餐等方式,由学校按标准统一提供营养早餐、课间加餐或午餐。
据了解,甘肃省30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中,有70多万学生在学校住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不住校,但需要在校吃早餐或午餐。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国家将“一补”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4元、初中5元,加上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试点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可达到小学7元、初中8元,全年小学1600元、初中1850元,高于现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1500元的标准,而记者在清水驿小学采访时发现,学生家长并不知道此事。
部分资金近日到位学校已赊账采购一月
3月28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该县兴隆小学、清水驿小学、清水驿初中均没有到位国家营养改善专项资金,学校均采取部分赊账采购和部分先行垫资。
当日下午,记者前往榆中县教育局采访,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领导在农村学校调研阳光体育开展情况,3月31日才结束。3月31日,记者在未联系到该县教育局负责人的情况下,前往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办公室马主任在协调后,表示相关部室负责人不在,让记者择日再来。
4月1日,记者联系上市教育局财务处负责人时,被告知营养改善计划具体由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负责。随后,记者前往保健所,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负责人不在。4月5日,保健所杨所长表示,保健所只承担对于营养早餐的卫生安全监督,其他情况由省教育厅和各县具体操作。
“各学校是根据实际情况才选择实行供应营养早餐的,与此相关的具体方案我们还在修改中,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不能提供给你。”随后,榆中县教育局水副局长表示,她在4月6日开始的下乡调研需要将近一周,其他问题等她回来后再说。
4月6日,记者在该县高墩营小学采访时,该校肖校长说:“3月份,县教育局统一招标的火腿和鸡蛋,学校在赊账采购,而其他学校自己负责采购的点心、蛋糕、果蔬等,都是学校垫钱的。昨天县上才下拨了部分营养改善资金。”
“昨天县上拨下来了部分营养改善资金,每个学生50天的150元补助。”随后,兴隆小学、清水驿小学、清水驿初中的校长均表示,营养改善资金于4月5日才下拨到学校。
“国家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已经在今年2月7日下拨到各县区。”4月6日下午,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再三确认后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心贴心办实事脱贫有希望记者采访时感到,活动开展以来“强基固本,提升能力”的效果日益明显
省国土资源厅帮扶干部在入户登记核心提示: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时与当地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不仅使贫困户逐步脱贫致富,同时也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改...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