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星期五晴
这是今年我第三次进北山。早晨9点多,车一进入巴石沟就开始颠簸。一路上,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闭目深思。回想这三年多来,榆中县龙泉乡水泉湾、中连川黄蒿湾通过帮扶单位的支持,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都已实现了初步的脱贫计划。现在就剩下高家渠村,根据全市脱贫计划,这个村今年将实现脱贫。
“快到了!”不知谁说了一声。我向车窗外望去,4月的北山在春日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清爽。蓝天白云下,柠条刚发芽、杏花已怒放。站在山梁上放眼望去,梯田里刚铺设的地膜与云彩相映相承,新修的马路蜿蜒如彩带……整个北山地区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从国道309线开始往高家渠村的路已经被“换”成了崭新的柏油路。12点多,我们一行近20人来到高家渠村。今天来到帮扶贫村的目的是为贫困户送羊。当看到高家渠村的百余户农民喜笑颜开,手牵着跳跃撒欢的“帮扶”羊离去时,我眼睛有点湿润了。是啊,听到农民直夸双联帮扶政策好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农民走上致富路的信心。随后我又来到我所帮扶的两户贫困户——高生玖、高彦虎家中实地查看今年的增收途径。因为今年这两户贫困户脱贫的目标是家庭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以上,相对去年5500元的收入,今年增收部分要达到2500元以上。所以,他们的增收途径就成了能否达到8000元最为关键的因素。
今年50岁的高生玖家有6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4个孩子3个上学,子女上学成了贫困最大的因素。今年41岁的高彦虎家有6口人,有3个劳动力,32亩耕地和高彦虎外出打工成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包括他们两人在内整个高家渠致贫原因主要是干旱缺水、农业生产基础薄、家庭负担重,特别是农民因为无信息、无技术、无资金成了这个地区走上致富路最大的瓶颈。今年报社紧扣“***”,加大对高家渠村养殖业帮扶力度,为有致富愿望、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再添一只羊,这样下来,按每只羊一年最少新添4只羊计算,到年底,这个村羊存栏量将达到1200只!我与高家渠村支部书记高生涛算完这笔账后对他说:“这种精确到人的帮扶最让群众欢心。”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村委会通过公开投票的方式在全村选定了50名规模养殖户,通过养殖合作社购置50只多胎小尾寒羊并给予编号后待选,然后通过抓龟的方式对号分发羊只。
下午3点多,整个高家渠50只羊全部发放完毕。我们又赶往黄蒿湾村给农民发羊。沿着一溜儿的砖路,我们来到修葺一新的村委会,整个广场上已聚满了赶来领羊的农民。“这两年我们村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溜儿的砖路让老百姓铆足了致富劲头。村里多了项目、多了资金,也多了致富领路人。”说起“干部联村”,中连川乡黄蒿湾村村长马武同对我说,短短三年时间,“干部联村”让黄蒿湾村面貌一新。
离开北山时,已经下午5点多,看着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的情景,我心情很是沉重:如何培育农民造血功能?如何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如何调整种植结构?如何培育和发展养殖项目上下实工夫、做足文章……一个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总萦绕在心。同时,一个帮助困难群众协调解决饮水、用电、行路以及农资、农产品购销等方面的急需问题,协调解决就医、就业、上学、养老等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的计划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作者杨增宽系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新闻推荐
北山,生机盎然。山坡上,金黄色的柠条迎风招展,风姿绰约,婀娜多姿,一丛丛含苞欲放的花朵,装扮着贫瘠荒凉的黄土地。在干旱少雨、植物生存十分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身高不足两米的柠...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