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一味鼓励还是适度惩戒老师家长“掐”起来

来源:西部商报 2016-05-27 18:48   https://www.yybnet.net/

5月25日,本报就老师教育方式推出了话题讨论,老师该不该进行惩罚教育?家长究竟能接受老师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无论是本报新闻热线、网络微博还是西部商报微信公众平台,关于老师教育方式的讨论热议不断。在这些讨论中,大部分网友同情老师,认为学生不够尊师重道,老师成了危险职业。但也有家长和网友反对老师惩罚学生,认为老师惩罚学生就是违背师德。不过,有教育专家指出,严格,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色彩,而近年来,惩戒之声日趋式微。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中,惩罚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但要把握好度。首席记者  唐学仁

一味鼓励还是适度惩罚?   

5月25日,本报就老师教育方式推出话题讨论后,许多老师和家长向本报新闻热线诉说着他们的心声和观点。与此同时,网络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上,网友们也纷纷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我们基本没有惩罚措施,都是以鼓励为主。”在兰州外国语中学教了十年语文的高老师是最先打进本报新闻热线的老师,他说:“如今年轻老师已经和上一辈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了。即使孩子非常调皮,我们采取的措施多是鼓励性质的,比如私下与孩子形成小约定,坚持完成一周作业,就满足他一个小愿望。”

这种鼓励式的教育可以说得到了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似乎成了当下教育的主流。“但仅有鼓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一直走在荣誉光环中的孩子,受不了一点挫折。”不少资深老师对当下孩子脆弱的承受能力表示痛心,许多老师在讨论中认为,赏识和惩罚,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学校老师来说,都是教育一个人必要的手段,不可或缺。 

在教育一线工作30余年的兰州市第十九中学黄老师认为,如今孩子在家受到的宠溺也是有目共睹的。家长的宠溺和学校的严格要求之间形成反差,孩子脆弱的心灵和承受能力也是造成矛盾的重要原因。其实,惩戒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能偏废。

兰州市酒泉路小学马老师也认同惩罚教育,对于小错不断的学生,不惩罚不足以立效。

榆中恩玲中学的李老师是一位有36年教龄的老教师,当他看到本报关于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后特意打来电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己一生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挨过他的“打”,也就是轻微的体罚惩戒,现在很多上了大学的学生回来看他,都很感谢他当时的惩罚,没一点怨恨,很多学生都很优秀,他认为学校教育中轻微的体罚是一种挫折教育。  

不过,老师赞同适度惩罚学生的观点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老师对学生进行惩罚,首先是违背师德,我肯定是持反对态度的。”家住七里河区轴承厂家属院的王小玲女士说,如果老师因为学生犯错就惩罚的话,那老师的包容性在哪里?这些年提倡的赏识教育不就是一句空话吗?

家住正宁路的郝丽是一个五年级学生的妈妈,她认为,确实有一些教师不仅素质不高,师德方面也很不尽如人意,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有时更趋炎附势。这种教师批评惩罚学生往往是有选择性的,批评和惩罚方式带有侮辱性,学生无法接受。

惩戒不等于体罚 “度”如何掌握?

“说到惩罚或打孩子,有些人可能会有疑惑:赏识教育也允许打孩子吗?其实,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态度,而不是单纯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中性的,无好无坏。在一般情况下,表扬、鼓励孩子是好方法,但是用得不当就是糟糕的方法;通常来说,打孩子是不好的方法,但是在特定条件之下也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从事专业教育心理学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明钢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的核心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但惩戒绝不等于体罚,合理的惩戒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建立在对孩子人格尊重的基础之上。  

尽管多数老师赞同惩罚犯错的学生,但也有老师表示,惩戒需要理性,绝不能凭老师的一时冲动;惩戒为的不是解老师的“心头之恨”,而是为了改学生的“一时之过”。所以,惩戒要有情,有度,有方。

“‘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我们不能说‘棍棒之下出好学生\’,因为教师毕竟不同于家长,教师是要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文明的层次,当我们采用一种错误的、不文明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走向一个文明的结果时,这是不能成立的。”兰州市第二中学老师杨学瑞说。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榆中县文成小学马老师的认可。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惩戒,是问题的关键。当下造成矛盾发生的很大原因,是惩戒的失度与失范。“例如,让一个10岁的孩子写1000字检查,这是什么概念?据我所知,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作文考试也不过三四百字,别说让他写1000字检查。这很明显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他‘做不到\’是正常的。这种‘惩\’也就达不到‘戒\’的目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兰州大学附属中学老师说,老师惩罚学生不仅不能带着“气”,反过来还得带着“情”,因为这些孩子小的时候是被宠大的,由于被感情过多地包围着,他也不会珍惜这种感情,不会珍惜别人对你的付出,所以到了青春期成长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惩罚只能够是带着感情的去惩罚。

对此,曾经研究过幼师教育的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分院党委书记郑庭海指出,除去溺爱导致承受能力差之外,孩子的心理也需要被重视。惩戒当与心理健康同行。应该要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惩罚规范,比如有些细节和行为,可以怎么样来量化它,多大的强度等等,需要特别地细化。“总之,惩罚,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只要在你是用爱心对待他的时候,他都会在恰当的时间发挥最好的效应,但我还是希望赏识多于惩罚。”   

老师要体谅 家长要反省  

与李老师持不同意见的是,兰州市五泉小学一名老师说:“其实在我的从教生涯当中,没有体罚过学生,更没有动手打学生,但是付出的感情铺垫是难以计算的,以至于很多到了最后不得不呈现出‘恨铁不成钢\’情况。学生没得到教育,而我却已经身心俱疲。是不是每一次,都要求老师付出这样的精力和感情呢?我想总有耗尽的那一天。”该老师说,很多家长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老师能够用一种快速的方法把自己孩子的问题解决掉。而这个孩子回家之后和父母能够交流多少时间?

“我儿子是全校有名的捣蛋鬼,天天在学校惹是生非,所以我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训斥一顿。我都习惯了,要是哪个星期没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我倒感觉缺了点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老师好好教育孩子,这样家长省了很多的麻烦。”四年级学生家长谢新乐说,现在自己开始理解老师了,如果因为老师罚了学生,家长一味地找老师算账,这样,师生之间就会陷入一场恶性循环。

通过和老师的沟通,谢新乐觉得老师最需要得到的是尊重和理解,老师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中,如果没有过度地背离职业操守,一定程度上应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 

看了讨论观点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包国宪说:“这些讨论观点可谓是见仁见智,但我们不要忘了孩子的生命是一颗种子,有其独自的成长规律。而且,体罚与赏识错位的出现,以及教育上急功近利的这种心态,导致最后不光是老师、学生、家长,甚至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满盘皆输的情况。”

“老师要体谅,家长要反省。赏识和惩罚皆可,不要矫枉过正。”包国宪说。

观点一:

鼓励式的教育成主流

●兰州外国语中学高老师:如今年轻老师已经和上一辈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了。即使孩子非常调皮,我们采取的措施多是鼓励性质的,比如私下与孩子形成小约定,坚持完成一周作业,就满足他一个小愿望。下次课堂上他再不听话的时候,你就说,不记得我们的约定了吗?他就会因为自己和老师之间特有的秘密而感到满足,就听话了。”  这种鼓励式的教育可以说得到了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似乎成了当下教育的主流。

观点二: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

●兰州市第十九中学黄老师:如今孩子在家受到的宠溺也是有目共睹的。家长的宠溺和学校的严格要求之间形成反差,孩子脆弱的心灵和承受能力也是造成矛盾的重要原因。其实,惩戒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能偏废。

●酒泉路小学马老师:对于小错不断的学生,不惩罚不足以立效。

观点三:

对学生进行惩罚违背师德

●王小玲女士:老师对学生进行惩罚,是违背师德的,如果老师因为学生犯错就惩罚的话,那老师的包容性在哪里?这些年提倡的赏识教育不就是一句空话吗?

●郝丽女士:确实有一些教师不仅素质不高,师德方面也很不尽如人意,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有时更趋炎附势。这种教师批评惩罚学生往往是有选择性的,批评和惩罚方式带有侮辱性,学生无法接受。

新闻推荐

看!兰州东部科技城这29条道路有名了

(记者 李杨 张云) 6月1日,记者从兰州市民政局获悉,兰州东部科技城部分规划和在建道路有了正式的命名,新的道路名称从6月1日起执行。兰州东部科技城是兰州中心城区的“东大门”,兰州...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味鼓励还是适度惩戒老师家长“掐”起来)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