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我和农民作家金吉泰的文学情缘

来源:兰州日报 2018-06-24 01:49   https://www.yybnet.net/

金吉泰是甘肃首屈一指的农民作家。

当年,我还是一个羞涩的文学青年,刚刚步入甘肃文坛的时候,认识的第一位作家,就是金吉泰老师。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风雨洗礼的文艺园地渐渐透出一丝解冻的气息,甘肃的文学刊物《甘肃文艺》悄然复刊,省出版社也随之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登高望远》。那时候,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自然颇为关注这些文学书刊,也从这里看到了第一批甘肃作家的名字,其中最早记住的便是金吉泰,因为他是一位农民作家,而那时我也正在农村苦苦探索文学之门。他的小说《特别使命》、《饲养院里》、《新任队长》,我不知读了多少遍。

1978年春,我应甘肃人民出版社之约,来兰州修改我的长篇小说《沙浪河的涛声》,住在战斗饭店三楼。房间里有四个床位,只住我一个人,我望着那几个空床位,觉得我一人住一屋是有点过于浪费了。好在几天后就听到一个消息:明天要来一个作家和我同住一室。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位作家竟然是我仰慕已久的金吉泰!

他来了,我睁大眼睛望着他,心中激动不已。这就是金吉泰啊!

初一相见,金吉泰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你丝毫看不出这就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他是那样普通,一身灰蓝色的农家服装,身材清瘦,说话轻声慢语,脸上带着含蓄的微笑,他就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

我和金吉泰的文学情缘就从这里开始了。那年金吉泰已有45岁,而我才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文学成就上说,他是我的师长,所以我对他极为尊重,他就是我面前的一座高山。而他在我面前却是那样谦和,脸上微微笑着,说话总是轻声慢语,就是走路时都没有一点声响。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格外的谦逊,真诚,和蔼可亲。

我们两人同住一室的那些日子里,我是在精心编制我的长篇处女作,他是在整理挑选多年来发表过的小说作品,出版社要为他出一本小说集。他的桌子上摆着一大摞文艺刊物,每一本里都载有他的作品,而我直至那时还没有一个铅字。我望着他的那些书刊,真是羡慕之极,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有那样多的作品啊?每当我说起这个的时候,他总是谦和地一笑说,我这算不了什么,以后你的作品一定比我的多。

我俩同住一室,两人的写作习惯有很大不同。我喜欢熬夜,每晚要写到深夜两三点钟,他却是早睡早起的典范,在一个个长夜里,当我静静地趴在桌子上飞笔疾书的时候,他早已沉入梦乡,而当夜深人静时我上床睡下不大一会儿,他就一梦醒来,轻手轻脚地起来了。在我们住的楼房东边,有个很大的锅炉房,每天凌晨四点多钟,锅炉房的吹风机准时嗡嗡响起,那便是金吉泰起床的时间。这事说来十分有趣,我们两人在同一个房间里,好像总有一人在写作,而另一人在睡觉。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俩配合得十分默契,写作时都非常安静,不弄出一丝声响,一点也不影响对方安眠。这样过了多日之后,反倒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清晨我在睡梦里听着他的笔尖轻盈的沙沙声,总是睡得更为香甜。

当然每个日子里也有稍为轻松的时候,那时我们就聊一会儿天,说一些家常话,从而我知道了他的一些家事。他是榆中县金崖村人,12岁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务农,因读了“六才子书”而爱上文学,后在赵树理的影响下学写小说,1955年8月在《甘肃文艺》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特别使命》,之后就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原来他也是家庭出身不好,这使得他处处小心谨慎,可有时还是会于不觉间惹下意想不到的麻烦,他说有一次他在一篇小说里写到一个生产队长脸上有麻子,怎么也没想到竟惹了他们的生产队长,原来他们那个队长就是个麻脸。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金吉泰的生活习惯非常严谨,做事一丝不苟。他整理自己以往发表过的作品,都要一篇一篇抄写出来,方格稿纸里的方块字工工整整,一笔不草。他写字用的是蘸水笔尖,桌上总是摆着一瓶蓝墨水。我就是从那时起,跟他学着使用蘸笔,一部长篇写完,也养成了用蘸笔的习惯,从此告别了自来水笔,一直用蘸笔写了几十年。他编的小说集中,手头缺了一篇《杏花村的战斗》,需要到图书馆去找到载有那篇小说的刊物抄一份,有几天他就天天跑图书馆。从战斗饭店到图书馆,路程可不近,他从不坐公交车,来去全是步行,我知道他家境困难,为的是省下几角车票钱。

就在那个春天,我平生的第一篇小说在《甘肃文艺》发表出来了,而且,在同一期刊物上,还有金吉泰的小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78年的第4期《甘肃文艺》,小说栏目里头条是贾平凹的《短篇二题》,第二篇是我的《一篇未完的小说》,下面就是金吉泰的《王家院的小戏》。我和他同期一起发表了作品,实在是一件可喜的事。

我和金吉泰同住一室的第二年春天,我的长篇小说《沙浪河的涛声》和他的短篇小说集《醉瓜王》都出来了,一齐摆上了书店的书架。其时,适逢《甘肃文艺》编辑部在兰州举办创作学习班,我和他都一同参加,又聚到了一起。一天,我俩一起到张掖路新华书店闲逛,看到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也有我们的新书,心情自然甚为欣慰。这时恰好有两个姑娘来到书架前,伸手拿起了《醉瓜王》,颇有些惊喜地叫道:“啊,金吉泰的书!”看来,她们一定是熟悉这位作家的名字。两个姑娘一边翻阅着书本,一边说起金吉泰的小说。我看她们如此喜欢金吉泰,却不知作家就站在她们面前,便随口说了句:“这位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两个姑娘惊喜地“啊”了一声,一下睁大了眼睛。这时金吉泰急忙拉了我一把,异常紧张地责怪我:“嘿呀,你说这干什么?以后可别这样了!”他的神态是那样真诚,一时让我十分不安。他就是这样谦虚谨慎,那一幕情景令我永生难忘。

就是这样一个金吉泰。在以后的数十年写作生涯里,常在甘肃文坛走动,在认识的本省作家中,我和金吉泰的关系格外的亲密。

岁月飞度,一个个春夏秋冬转眼过去,金吉泰很快就过了花甲之年,他的创作势头却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丝毫减弱,我们常常能在报刊上读到他源源不断的新作。这些年来,他发表中短篇小说、历史小说、故事、童话作品一百多篇,他的农村题材小说在甘肃文坛独树一帜,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甘肃文学中也占有重要一席,结集出版的童话集有《小毛驴出国》、《戴金戒指的小猴子》、《田园童话》,全国多种少儿读物的“宝典”、“选本”也频频收入他的作品。他的童话《尕羊羔登山》获甘肃省建国30周年文艺作品评奖文学一等奖,小说《田爷的面孔》又获甘肃省第二次文学评奖优秀作品奖。

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段时期,他先后受聘于《兰州日报》农村版和《质量服务报》担任副刊编辑,经常向我索稿,那段时期我特意为他写了不少适用于报纸副刊的短小作品。那时,《甘肃农民报》副刊为他开了一个小栏目,要他讲一百个作家的小故事,他在那个系列中也写了我一篇。后来,这个系列出版了一本《百人轶事趣闻录》。这些,都为我们的友谊添上了值得记忆的一笔。

金吉泰是甘肃文坛上一位重要作家。他从事写作数十年来,一直默默生活在农村,深深扎根在生活的沃土中,始终保持着农民身份。省作家协会对这位农民作家尽力给予扶持,曾资助他两次远赴新疆体验生活,每次路过河西,他都在张掖下车,顺路来看看我。记得他第一次来河西时,特意为我带了一件小礼物,是一只小酒杯。那酒杯实在极其普通,价值不过几角钱,但我深知他的心意,这正是金吉泰为人处世的风格。这只普通的小小酒杯,我至今还珍存着。

岁月无情,我和金吉泰相识,不觉已有三十多年,他如今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在甘肃文坛上,大家早就开玩笑地尊称他为“金爷”。可没想到,我们的金爷在八十多岁的高龄上仍未停笔,竟然迸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倾注几年心血,以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一部45万字的长篇巨著《农耕图》!这部小说以作者厚重的人生经历、所见所闻为素材,用他一向朴实无华的风格,描绘出一部中国西部农村70年波澜壮阔汹涌推进的历史画卷。2014年,这部长篇小说《农耕图》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金吉泰为甘肃文学又一次作出的重大贡献!

啊,我们敬爱的金爷没有走,他永葆着文学创作的青春!

新闻推荐

农技下乡果树长势喜人 孟家山干旱山地经济林生态经济效益初现

【本报讯】近日,兰州市农研中心果树站技术人员结合“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来到榆中县孟家山村干旱山区生态果...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和农民作家金吉泰的文学情缘)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