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光莲(中)与子女
">祝光莲(中)与子女
姓名:祝光莲
性别:女
民族:汉年龄:108岁(1907年7月17日出生)
住址: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红岩村三组
长寿感言:生活有规律,知足常乐。
家住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红岩村的祝光莲老人,今年已经108岁了,是目前峨边年纪最大的一位寿星。祝光莲老人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如今,老人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年过百岁身体比子女们还好
经过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三江都市报记者来到祝光莲家中。见到家里来了客人,老人马上热情地从屋里出来迎接。尽管上了年纪,但老人精神十足,看上去干净利落,身体也十分硬朗,眼不花、耳不背,思维清晰,口齿伶俐。
据介绍,祝光莲一共生了10个孩子,目前健在的有4个,如今已经五代同堂。她的丈夫1961年去世时,大女儿已经嫁人,家里还有3个孩子要供养,最大的十一二岁,最小的8岁。祝光莲一个人要养活3个孩子,不仅白天要到地里干活,很多时候晚上也必须干活,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如今祝光莲和儿子周启文一起生活。今年67岁的周启文排行老六,母亲年纪大了以后,他就一直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到现在已经三四十年了。祝光莲的其他子女大多在外地成家立业,只有今年已80岁的老三周启芝,因为家离得不远,每天都会来看看老人,陪母亲说说话。
“她的身体比我和弟弟的都好,我们时不时还有些病痛,她平时都没吃什么药,一年到头几乎不感冒。”周启芝说:“她的眼神也比我们好,有时候缝缝补补需要穿针,我们看不清针孔,还要找她帮忙。”
爱吃玉米饭一吃就是七八十年
说起祝光莲的养生之道,负责母亲饮食起居的周启文告诉记者,老人一天只吃两顿饭,睡眠非常好,基本不失眠,上午要睡到10点左右才起床,11点过吃第一顿饭,下午五六点吃第二顿饭,晚上看看电视,22点左右睡觉。
“比较特别的是,她吃饭时不喝汤,而且也不吃鸡蛋、面条、稀饭。”周启文说,“老人家吃得清淡,但胃口很好,最喜欢吃玉米饭,把玉米面和米一起煮,每顿都能吃一碗。”
祝光莲老人每顿都离不了玉米饭,周启文对此有着深刻的印象——大概十七八年前,周启文住在西昌的兄弟接祝光莲去住了一段时间。因为兄弟家里天天吃精米,老人不适应,瘦了很多。回家后又吃上玉米饭,很快肉又长回来了。“我们都吃不惯玉米饭,她吃起来却津津有味。算起来,她已经连续吃了七八十年的玉米饭了。”周启文说。
子孙孝顺老人很满足
以前祝光莲很喜欢赶集,最近这些年,由于年纪太大,子女们不敢让她走那么远,可老人闲不住,一有空就会到附近走一走,活动活动身体。如今山上的公路全部硬化了,老人时不时就喜欢拄着拐棍到公路上去转一圈,“现在的路都是平平整整的,走在上面就觉得高兴。”说着,祝光莲开心地笑了起来。
年轻时过了很多苦日子,现在生活好了,子孙们也孝顺,老人很满足。她最开心的就是过生日和春节了,一大家子都回来看她,子孙满堂,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
医生点评:
杜东平(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祝光莲连续吃了几十年的玉米饭,这是有助于健康长寿的。因为玉米的营养价值在谷类食物中是出类拔萃的,多食玉米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具有延缓细胞衰老和脑功能退化的作用。不过玉米的营养价值虽高,却不可长期偏食,均衡饮食、合理的生活习惯才是科学的养生之道。记者 鲁倩文 文/图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吴薇)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蜡染技艺、位列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刺绣……“一大波”有来历、有名堂的旅游商品,出现在第二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旅游...
峨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峨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