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晏治权 文/图
东兴区高桥镇松柏村有个松柏古寨,寨上有座被称作“川中胜景”的寺庙,名叫般若寺。每到周末,上古寨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古寨上有一位60岁左右的“导游”,热情为游人带路、讲解。特别的是,这位“导游”不收费。他叫张孝金,是东兴区一所小学的退休校长,今年61岁。
■ 热爱传统文化,退休后当宣传义工
2013年,张孝金退休了。闲不住的他“总想找点事情来做”,他热爱传统文化、历史遗迹,想在退休后为保护历史文化作点贡献。
当年12月,张孝金得知东兴区松柏古寨的般若寺在招聘宣传义工。他高兴坏了,觉得这份工作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他赶紧去应聘,结果如愿以偿。
张孝金到松柏古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那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致的景观吸引住了。为了尽快当上“导游”,张孝金在般若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顾尽锋的帮助下,了解松柏古寨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
顾尽锋给张孝金的资料有六七十页,由于年龄大了,张孝金的记忆力衰退,“很多年代、名称记不住,需要反复看”,为了尽快记住那些知识,张孝金经常挑灯夜战。他说,古寨上一些对联中有繁体字和生僻字,为了避免在讲解中出洋相,他都一一查阅字典,了解其读音和意义。
3个月后,张孝金开始独立为前来游览的人当“导游”。
■ 共讲解上百次,一次好几个小时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松柏古寨和般若寺。”张孝金在说这句普通而热情的欢迎词时,会微微欠身。他告诉笔者,做一名“导游”,首先要消除自己和游客间的陌生感,才能和游客在游览中更好地互动。
张孝金带领游客游览各个景点,每一处他都详尽地解说。如果是带领老年游客游览,张孝金会将语速放慢,以便“让他们听得明白”。老年人腿脚不便,张孝金带领他们游览时,会不时提醒他们注意梯坎、坡道。
张孝金告诉笔者,松柏古寨上的景点和文化元素较多,一次解说下来要好几个小时,在解说过程中,他往往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说到这里,他笑着感慨:“当‘导游\’比当老师难多了。因为学生上课都是规规矩矩听讲,而游人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随意交谈、走动,这给解说带来一定难度。”
从去年4月至今,张孝金每周至少为游人当3次“导游”,他算了算,总共讲解了上百次。
■ 在解说中收获喜悦
张孝金是般若寺年龄最大的义工,一次讲解几个小时,行走那么远的路程,讲解完会非常疲惫。尤其是夏天,炎热的天气会给他带来极大的考验。
张孝金回忆,去年夏天,到松柏古寨游玩的人非常多,他几乎天天当“导游”,一天几个小时下来,口干舌燥,汗水直流,非常辛苦。但是,当看到游人对他点头称赞和鼓掌,他就心满意足。他说,曾有大学教授听完讲解后,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让他特别高兴。
有的游人看到张孝金讲解很辛苦,主动递水给他喝,甚至有人主动拿讲解费给他,张孝金都会婉拒。张孝金说,自己的解说能得到游客认可,这就是“莫大的欣慰”。
新闻推荐
(记者钟雨君)东兴区高桥镇纪委对全镇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不仅通过各种方式让干部学习,还成立作风督察组,开展专项整治,服务群众。镇纪委利用召开干部例会、党委会议、村(社区)干部会议...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