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故宫文物
故宫文物播迁路线图何燚制图
当年存放古佛寺的遗址残碑记者张波摄
赵祠旧址开栏语:
今(7)日是“七七事变”78周年纪念日,今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时期,当时一度成为川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政治中心、工业基地的乐山,为抗击日寇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在这场浩劫中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作为西南抗战的大后方,乐山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家团结一心,与汇集而来的全国各地各界仁人志士、文化团体、爱国官兵一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成千上万的乐山热血青年更是毅然参军出川抗日……
为铭记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弘扬乐山人民的抗战精神,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乐山往事”系列报道。
该系列报道将陆续推出“南迁”、“出川抗战”、“抗战名人”、“8·19大轰炸”、“峨眉岁月”、“重走乐西公路”6大篇章。该系列报道时间从“七七事变”纪念日开始,到“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结束,跨度近两个月。在该大型系列报道中,我们将寻找乐山抗战时期的诸多印记,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将一个个与抗战有关的乐山故事呈现给读者,让我们再次细数当年乐山儿女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不忘历史,启迪未来。
在国难当头,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在硝烟中颠沛南迁,19000多箱文物辗转万里,运抵乐山,分别存放在现乐山市中区安谷镇和峨眉山市,其中,9300多箱存放于安谷古佛寺和6个祠堂中,在这里存放长达8年之久,无一损坏遗失。地方政府竭尽所能全力保护,乐山老百姓出工出力,参与其中,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南迁避战中路故宫文物来安谷
1937年7月,日本在北平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南京离上海特别近,从北京辗转迁藏在南京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又被迫西移,分南、北、中3路完成。1938年5月,9331箱中路文物转运到重庆,然而随着战事发展,加上山城多雾,文物不宜久存,被迫再由水路经宜宾运往乐山。
在位于市中区安谷镇的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至今保存着文物经水路南迁乐山的历史图片,陈列馆馆长助理何燚告诉记者,经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欧阳道达前期选址和筹备,于1939年7月10日到9月18日,将9361箱(包含附运单位箱件)文物经水路分27批相继运抵当时的乐山县杜家场、犍为县杨卡渡、冠英场码头,再卸载转运到木船或竹筏,靠人力拉纤,经多个渡口、码头,分别卸载,再将文物搬入到安谷的古佛寺、“朱、潘、刘”三氏宗祠、宋氏宗祠、易氏、陈氏、梁氏、赵氏宗祠7个库房。
当时,乐山数百民众与劳动工人参加了木船溯大渡河拉纤和文物上岸后的起卸入库。文物转运安谷途中,故宫博物院职员梁廷炜在一次乘船押运文物时,木船从杜家场拉纤经过小铜河进入鹰嘴岩,不慎纤绳拉断,水流湍急,地势险要,木船掉头疾驰,向下游大佛脚下冲去。如果撞到大佛脚下,自古以来皆是船沉人亡,无一幸免,此时乘船人员胆颤心惊,乱成一团,在船工的拼命努力下,木船在河中滩上搁浅,人物得以保全。
何燚说,更为惊险一幕发生在1939年8月19日这天,第十批运往安谷的文物正在冠英场码头转驳,日寇突然出动36架轰炸机对乐山实施空袭。顷刻间,县城被大火硝烟吞噬,近千同胞死难,城区大半毁于一旦。若适逢文物转运船筏行于大渡河上,国宝命运不堪设想。轰炸过后,劳工伤亡居多,文物转驳工作几陷停顿。故宫方面商请乐山县政府协调征雇牛华镇船只,载运进程才得以维持。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状态下,中路西迁文物有惊无险地全部存放安谷。除了感叹“古物有灵”“国家福命”之外,要更加感谢故宫人员的周密安排和乐山人的勇敢勤劳。
守卫与保管安谷人全力以赴
在故宫人和乐山人的共同努力下,故宫文物安全入藏安谷,“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成立,办事处驻宋祠,欧阳道达任主任。他结合安谷实地条件,征询各方建议,细致编订了故宫博物院附属办事处细则、库房管理暂行规则、开箱工作办法等十多项规章制度,有的还被故宫博物院沿用至今。在库房管理上,安谷气候潮湿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为防止文物受潮发生霉变,安谷当地百姓向故宫人员推荐了一个办法:在箱子下面地上撒上干石灰粉,既可杀虫,又可以防止地下潮湿,石灰粉定期更换,避免蚂蚁由地面钻上箱架,这个办法被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人员采纳,效果很好。此外,为保证消防安全,各库除安设震旦灭火器外,射水器、储水缸、警锣、沙篓等工具设备一一得以备齐。
故宫博物院驻乐山办事处还聘请安谷乡乡长刘钊为文物管理的顾问,协助搞好文物所在地安谷各库安全保卫、文物管理工作。故宫博物院还雇请当地农民到各库参与文物保管工作,从事房屋翻盖、维修、定制、维修文物箱子,他们早出晚归,与故宫人同甘共苦,为文物保管贡献良多。而更多的安谷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办事处工作,却以免费提供田地、住房的形式为故宫职员和驻军连队改善生活,成为故宫人值得依赖的坚强后盾。
文物存储库房遗址在安谷留下印记
据乐山学者魏奕雄在书中介绍,文物库房第一库安谷古佛寺在今泊滩村6组,经过维修后,入存故宫文物,1489箱,当时古佛寺只有道高和尚和其徒弟李如海二人,他们积极参与了寺内文物的保护工作。由于殿堂常年漏雨,加之周围树木茂盛,阴暗潮湿,不时有蛇出没,1942年春,又发现梁柱遭蛀,为免损伤文物,只好将文物转移到其它库房。第二库三氏祠升列第一库,接收部分古佛寺文物后存放箱件数量达到2260箱,成为存放数量最多的第一大库。
而古佛寺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除,近日,记者来到安谷镇泊滩村6组,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功侔鲁壁”纪念碑旁,林木葱茏,绿荫掩映的山丘之上,便是当年曾经存放故宫国宝的第一库房古佛寺地基,但已经找不到任何与一个寺庙有关的遗迹,记者看到的,只是一片又一片的柑橘地,在柑橘地的小路旁,记者看到了半块字迹不清的残碑。据说,这就是当年古佛寺留下的唯一痕迹了。
而在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内,记者看到4个雕刻精美的正方体石墩。据介绍,这是当年曾经存放过故宫国宝的赵祠堂戏台基座。暗红色的石墩上,刻满了各种复杂图案,正方体石墩顶端,还有几头小狮子形状的动物雕像,将石墩团团围住,后来被运到安谷粮站(原宋祠堂)保管,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建成后,搬运至此,为后人所纪念。
记者张波历史图片由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学术研究会提供,感谢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的大力支持。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年先春记者张波实习生王梦琪)近日,峨眉山市新平乡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农村女子麻将比赛。据该乡老体协负责人介绍,本次比赛采用的是四川麻将血战到底规则。在该乡老体协活动室...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