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曾经在报国寺激情演讲
四望关广场,当年冯玉祥演讲的地方。
月咡塘,当年这里曾举行盛大的献金大会。
抗战期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积极奔走,鼓励国民募捐救国。1943年10月14日,他在重庆成立了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自任总会长,以扩大抗日募捐的影响,确保其用于抗战需求。
冯玉祥身先士卒,带头“卖字献金”,凡是向他祈字求画的,一概索取笔资以作抗日献金,他的字画,往往都和抗战有关。冯玉祥当时曾来到峨眉、五通桥、乐山等地激情演讲,鼓励民众节约献金救国。
峨眉:激情演讲 鼓舞广大群众和师生
在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成立之前,冯玉祥就曾四处奔走,动员一切力量团结抗日。
在峨眉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提供的《峨眉县志》一书中记载:1941年3月9日,冯玉祥将军因病休假来峨眉山小憩5天,并游览了伏虎寺、报国寺,纯阳殿和龙门洞。
峨眉文史爱好者年先春说,当时冯玉祥一行从成都驱车直达峨眉山。在报国寺,他对拥挤的人群发表募捐演说,令民众热血沸腾,大家高呼:“团结起来,抗战到底!”“打倒汉奸走狗!”“收复失地,还我河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随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来到讲台前,将钱放入桌子上的两个箩筐内,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直至午后才散会。
据《峨眉县志》记载,冯玉祥还应时任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之邀,在当时已经迁至峨眉山的四川大学发表了抗日演说。年先春说,冯玉祥当时向全校1410名师生作了题为“做大事,不做大官”的报告,告诉学生们读书是为做抗日救国的大事,而不是为做大官而来,赢得了师生们如雷掌声。冯玉祥的演讲不仅让广大师生、群众受到了抗战必胜的鼓舞,也增强了群众对打败侵略者的信心。
《峨眉县志》中还记载,1943年11月,冯玉祥再游峨眉,在神水阁题下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五通桥:开展献金救国活动 赠书法赠绘画还赠诗
1943年11月18日,冯玉祥一行(包括他的公子及侍从副官)在荣县募捐后,乘坐军用大卡车,沿内乐(内江至乐山)公路来到素以盐业著称的五通桥。
参加过抗美援朝、今年82岁的张忠凯告诉记者,1943年冯玉祥到五通桥进行抗日募捐的时候,10岁的他参加了冯玉祥的欢迎仪式,还听了冯玉祥的抗日演讲。当时,张忠凯在五通桥民彝小学读书,18日,学生和各界人士聚集在码头列队欢迎冯玉祥的到来。冯玉祥下船后,民众发出热烈欢呼声。
第二天上午9时,五通桥各界民众齐集五通桥公园(今四望关广场),冯玉祥对着民众慷慨激昂地讲道:“我们前方几百万将士,同敌人拼死战斗,但还穿着草鞋,有的还赤着双脚,扛着单发步枪,同凶恶的日本鬼子拼杀。我们的将士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我发起节约献金运动,完全是出于本人的良心,是受前方将士的精神鼓舞,今天,无论老少男女,都要立个新的志向,下个新的决心,那就是:不把倭寇打出中国决不罢休。”
张忠凯告诉记者,冯玉祥的声音粗犷有力,演讲令群众非常振奋,也深入人心,大家现场纷纷踊跃献金。冯玉祥为感谢响应献金的代表人士,均赠送他自己亲笔创作的书画,以示纪念。冯玉祥的书法以汉隶为主,风格刚劲端庄,文如其人。画则以牛、驴子、羊、茄子、黄瓜、辣椒、白菜、萝卜等为题材,简朴生动,配以独特的小诗。
五通桥区文史研究者曾祥其说,冯玉祥因出身行伍,自称所写的诗为“丘八”诗,在五通桥期间,他不仅把五通桥节约献金运动分会的负责人士安排妥当,还到五通桥各中小学参观,向学生及民众发表抗日演讲。他还前往盐务分局、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同是内迁企业的美亚厂参观,并写了很多“还我河山”的字幅相送。
在五通桥文史研究者易志隆著的《千年盐城五通桥》中,记录了冯玉祥来五通桥开展献金运动中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时,盐务局一位女职员董宝琳捐献金耳坠一对,金戒指一个。她的丈夫已经因肺病去世,金饰为结婚物证,舍不得卖,现愿意捐献救国。冯玉祥不肯收,让她卖了金饰养活家里的孩子。但董宝琳坚决不肯收回,她说:“愿意叫孩子知道国家比他们要紧……若是国家不好,不论他们吃得多好,穿得多好,都是没有用的。”冯玉祥只好郑重地为国家受纳,为了表彰这位爱国者,他特题写了一首诗送她:“董女士,明大义,她的先生是行医。前年害病早死去,留下五子一寡妻。五子又死二,境遇极惨凄,自己作事情,维持实不易。她也来献金,耳环金戒指,告以留着用,给儿买衣食,她说戒指上,丈夫有名字,只要献国家,不忍作别的。模范好妇女,爱国实无比。”
从五通桥募捐到200余万元后,冯玉祥又到来到牛华开展献金运动,募捐到70余万元。冯玉祥在其口述的自传第二卷《我的抗战生活》提到,牛华的献金大会是临时召开的,虽然这是个落后的地方,但是老百姓是人人爱国的,献金都很踊跃。下午临别时,冯玉祥对牛华镇踊跃献金的所有代表人士,均亲笔书赠对联一副以示纪念。冯玉祥将军来牛华宣传抗日,募捐献金,使当地民众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乐山:各界民众踊跃献金 为抗战做贡献
据乐山知名学者魏奕雄介绍,结束牛华的献金运动后,1943年11月26日下午冯玉祥又来到乐山城区,岷江沿岸遍插彩旗,人们争相一睹冯将军的风采。他穿着朴素,入住土桥街中央银行嘉定分行,叫秘书嘱咐接待人员,千万不要铺张浪费。
第二天便成立了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乐山分会,会员都是乐山的军政要人、企业家和社会贤达,他们分头到各机关、企业、学校、街道和乡村进行劝捐宣传和具体组织。
冯玉祥在《我的抗战生活》一书中说,他先后在乐山城区民众大会、乐山中等以上学校师生员工大会、城区小学教职员工大会、各工厂工友大会、武汉大学师生大会上发表演讲,宣传节约献金,支援前线,抗战到底。视察武汉大学附属工厂、省立乐山中学、东山小学,参观保险伞制造所(降落伞厂)、大业印刷公司(印钞厂)、嘉乐纸厂和华新丝厂等,游览大佛寺、乌尤寺。所到之处,都向广大民众作节约献金的宣传鼓动。
1943年12月4日,在乐山城区月咡塘召开盛大隆重的献金大会,冯将军只作了几分钟简短致辞,接着就开始献金,场面极为热烈,高潮迭起。冯玉祥在当晚写给友人的一封长信里,详细记载了这次献金的感人情景。
魏奕雄说,乐山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88年编印的《乐山文史选辑》第4集中有这封长信的原文:“这里虽是曾经遭过敌机轰炸,损失惨重,出产又不算丰,年成也不算好,人口也只有荣县的五分之三,而……诸先生热心推动下,民众闻风兴起,马上就下一个决心,要赛过自贡市,打破以往的纪录。吃饭穿衣都能人后,爱国绝不能落在人后。真是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到了今天上午十时,又演了牛华溪的一幕。中央银行全体职员,在陈经理的领导之下,出力出汗,帮助收款,还感到心迫……”
最后累计,乐山募捐一共收到304万元,超过了自贡的260万元,这些钱通过中央银行,直汇国库。12月8日一早,冯玉祥一行离开乐山前往夹江,两天半时间,在这个当时只有15万人口的县里,募得33万元。连同五通桥220万元,牛华70万元,乐山境内总共募集了627万元。
乐山各界民众踊跃献金支援前线抗战,给冯玉祥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在《我的抗战生活》和《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两书里,都用了大量的笔墨来细致记叙在乐山开展献金运动的往事,这些内容成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史料,代表着乐山上下团结一致,为抗战做贡献的决心。
记者张波实习生王梦琪文/图
人物链接: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合肥市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有“基督将军”、“爱国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新闻推荐
现场互赠锦旗三江都市报讯(记者张力摄影报道)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昨(13)日,乐山五军老战士红色文化教育宣讲团、五军老战士长征艺术团受邀走进位于峨眉山市内的四川省雷马屏监狱,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