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博广场新貌陈祥银 摄
沐川幸福新区滨湖公园
公交车开进青江新区
旅博风情街赵红卫 摄
犍为盐关码头绿地
青山碧水峨秀湖刘能远 摄
沐川幸福新区滨湖公园湿地
青江新区宽敞的道路■本报记者 方方 陈兴鑫
近年来,乐山市扎实抓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积极探索形态适宜、景城相融、产城互动、城乡统筹、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2.4万人,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7.3%;累计完成城建项目投资1064亿元,规划建设城市新区14个。全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特色纷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突破口。
景城一体
山在城中城与山融
旅博新区时尚动感,与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中心互为支撑;峨秀湖新区柔婉静谧,让仙山更多了份灵动。
峨眉山市在新区建设中,打破传统成片建设模式,以创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峨眉山的名山效应,深入挖掘禅、武、道、茶等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地理区位和产业发展,以建设特色精品文化小镇作为切入点,多点组团、生态串联,统筹推进城市新区建设。
峨眉山市的新区建设,与自然生态相融,与历史人文契合,体现出景城一体的独特韵味。峨眉的城,与峨眉山景区、峨秀湖、东湖、峨眉河等自然山水一脉相承,展现出山与水的无限魅力;镂刻佛教、武术、农耕文化印记,穿插民国风情、川西民居等风格,又折射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峨眉的城,依山水人文而建,由文旅商贸而兴。
以会展商务为主攻方向的旅博新区,以旅博会为“品牌”,积极打造集会展商务、文化旅游和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聚集起旅博风情街、中信国安城市中心综合体、沃尔玛等一批重大项目,10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
以峨秀湖为核心的峨秀湖新区,主动承接高铁客流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峨眉院子、达创演艺中心、金鼎国贸等一批高端文旅商贸项目相继开发,初步形成集酒店、会议、剧院、主题公园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依托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峨眉山景区门户的特殊区位优势,黄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文化体验、康疗养生等休闲度假产业。黄湾武术小镇一期基本建成,二期正加快推进;峨眉珍稀动植物博览园、熊猫武术乐园、温泉医疗康养园等项目“整装待发”;川主农耕文化小镇进入招标阶段。
城乡统筹
全域城镇化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进全域城镇化,这是犍为探索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犍为县立足丘区实际,实施中心建新城、副中心建新区、其余乡镇建新街、农村建新居和旧城(集镇)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四新一改”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玉津—清溪同城化发展加快,“北拓南延、东连西绕”新城再造提速,“三线两桥”工程启动,“三山一湖”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犍为新城实现揽山入城、跨江而建。
在新城再造中,犍为不忘融入更多的地方元素。突出古郡韵味,对犍为文庙以及部分古建筑进行修复改造,并对周边风貌进行了整治,凸显千年古郡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休闲特色,保留城市后山大型翠屏山公园原始风貌,并在新城建设中规划布局生态湿地、亲水步道等功能区,充分展现宜居休闲的城市特色。突出人文特色,将罗城古镇“船形街”、犍为古八景、川西民居等元素融入新城设计、滨江雕塑等作品中,形成“城在水上坐,船在城中游”的独特城市景观,实现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北拓南延、东连西绕”,犍为城市的“脉络”正在扩展,“肌体”正在丰满。3公里长的滨江长廊建设,为10余万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盐关码头、湿地公园、生态绿地、引水渠系,成为犍为新城的标识;犍为县中医医院搬迁项目、城南客运站搬迁项目、犍为一中搬迁项目加快建设,为新城区居民增加更多的“幸福指数”。
立足生态
新城“绿”意入文化
新型城镇化如何建设,才能让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住得舒服,又留得住“乡愁”?
森林覆盖率达77.34%的沐川县,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沐川紧紧抓住“绿”字,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魂,将绿意融进城市文化中,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鲜明符号。
在老城改造中,沐川围绕“绿”字做文章,深化城市风貌塑造、园林绿化,建成醉氧天街、醉氧公园、三通桥景观等园林绿化工程,让老城处处焕发新绿。工作之余、餐食之后,不用出城就可来到桃源山居体验原生态的田园风光,感受农家味;欣赏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小院落,享受小城乡镇之美;驻足农耕博物馆,给心灵来一次回味之旅。
“绿”造就了老城的韵味,也刻画了新区的骨脉。立足生态,以幸福乡场镇为中心的沐川幸福新区建设正酣。碧绿青翠的滨湖公园内,各色鲜花绚丽绽放,玉带般的道路蜿蜒在青草丛中,曲径通幽,让人仿佛置身城市公园;沿河而立的古老榕树与石块草木涵养的河堤,无声展示着村落印记,让人随时都能拾得“乡愁”。新区规划结合中华竹博园、解结湖、竹产业园区,突出竹文化、茶文化、草龙文化元素,重点发展竹产业、木材加工、生态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和旅游服务、健康养生等第三产业,注重“绿”意,凸显产业集聚,实现产城一体。山更秀、水更美,一座山水慢城悄然而出。
时尚新青江
城市新名片
青江新区,以“时尚”为名,肩负着展示人文嘉州、重塑乐山城市形象的重任。青江新区,从一诞生开始,就在书写乐山城市建设的新历史:第一个做城市设计的新区,第一个做综合管廊规划的新区,第一个建设人行地道的新区……
总长1100米、宽100米的至乐路已完工,笔直、宽敞的路面折射出整个新区的大气。“工”字形的至乐路人行下穿通道工程主体和装饰装修及安装工作也已结束,现代感十足的外观令人印象深刻。沿至乐路前行,瑞祥路B段已经完工,与三苏路、凤洲路、太白路形成环线,丰富青江新区核心区路网、实现畅通交通的同时,也方便搭乘高铁的市民和游客进出。作为“城市通达地”,青江新区在规划设计上将道路等级标准提高,主次干道分明,路网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需求。道成环,路平坦,纵横交错,高效智能……青江新区正在用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呈现乐山城市新风貌。
城市生态景观,既是城市建设的元素,也是一个城市气质的浓缩。在规划和建设中,青江新区提高道路附属绿地标准,主干道两侧绿化带达到20米,通过集中绿地、海通广场等,整个新区的城市品位和生态功能进一步提高。
为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青江新区在规划之初就站在了高点——建设综合管廊,将给水、电力、照明、通信等管网全部纳入其中。此举在全省领先、是乐山首次。以往的城市,地下管线条块分割、多头敷设、多头管理,各种管线重叠交错、安全问题多。综合管廊能减少对地下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有效减少道路因管线施工反复开挖造成的“马路拉链”现象,城市地下管线将得到更好保护。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方方 陈兴鑫 摄
新闻推荐
峨眉山市艺盛珠宝行罗宇持有的《通用手工版发票(仟元版)》发票号:00229752号遗失。乐山市市中区俊松废旧回收经营部李俊松持有的《营业执照》正、副本:511102600083691号遗失。沐川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