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指标
(一)科技创新投入
1、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2.1%。2、重点创新型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3%。3、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400项以上。4、科技进步奖奖励金额累计1000万元。5、培育高技能人才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7万人。6、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60%。
(二)科技创新载体
1、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个。2、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3个。3、建成创新平台(含国、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省级重点实验室)60个。4、建成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创业苗圃、创客空间等“双创”载体40个。
(三)创新型经济
1、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0%。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500家。4、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80000家。5、申请专利6000件,其中专利授权40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实施专利转化项目2000项,实现转化产值400亿元。6、2020年基本建成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四川省创新型城市。
协调发展指标
(一)基础设施协调
1、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80公里。建成成贵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成峨段、连乐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峨米段完成主体工程。2、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公里。建成乐自高速乐山城区连接线(绕城高速)、成乐高速扩容、仁沐新高速仁寿至沐川段(含马边支线)、峨汉高速峨眉至峨边段等项目,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的“半小时、1小时交通圈”。3、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犍为枢纽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老木孔、龙溪口枢纽及岷江下段航道整治工程。4、建成乐山军民合用机场并投入运营。5、苏稽片区新建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乐山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乐山高新区、城东片区牟子镇新建中型体育场馆设施(乐山高新区体育公园、乐山城东体育公园)。
(二)区域发展协调
1、形成“一极一轴三区”生产力总体布局,即乐山高新区—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大渡河沿江产业轴和岷江沿江产业轴,都市产业区、工业拓展区、生态产业区。2、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60%。4、培育经济总量在40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1个、200—300亿元的县(市、区)3个、100—200亿元的县(市、区)2个。
(三)产业发展协调
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5:35。2、园区工业集中度≥80%。3、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0%。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
(四)城乡发展协调
1、建立“市域中心城市—8个县(市)域中心城市—25个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2、建成中心城区商务文旅功能区、制造业功能区、临港产业功能区三大功能区。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8%。5、农业劳动生产率≥2万元/人。6、工业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7、非农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6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9、恩格尔系数≤40%。10、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2.80。1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12、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0万人。13、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4、开工改造各类危旧房棚户区4.3万户。
绿色发展指标
(一)绿色空间
1、生态红线区总面积≥5245.12平方公里。2、11个县(市、区)建成省级及以上生态县。3、重点生态功能区(马边、峨边、沐川、金口河)及限制开发区(井研县)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比例100%。4、将马边、峨边、沐川、金口河建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5、耕地保护面积≥334.2万亩。6、森林覆盖率≥55.6%。7、林地保有量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8%以上。8、森林蓄积量达到6000万立方米。
(二)绿色环境
1、中心城区PM2.5浓度下降到47.5μg/m。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排放总量满足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3、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重点流域主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85%。4、工业固废处理利用率≥95%,危废处置利用率100%。5、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85%。
(三)绿色生活
1、城市公交出行率≥25%。2、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30%。3、城市和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4、所有县城和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和县城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95%、85%、90%。5、省级及以上的风景名胜区环境达标率100%,主要生态问题得到解决;旅游区污水处理率≥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四)绿色经济
1、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有机产品示范县各1个,省级有机产品示范乡镇8—10个。2、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30万亩;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50个,有机畜产品认证10个。3、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18%;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较2015年下降≥23%。4、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占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总数的100%。
开放发展指标
(一)旅游经济
1、办好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2、接待国内外游客5943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5%。3、入境游客29.17万人次,年均增长1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683.24万美元,年均增长20%。4、过夜旅游者的人均停留天数≥2.5天。5、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30个。6、建成旅游项目80个;建成旅游综合服务站5个。7、星级饭店、主题酒店、国际连锁酒店等特色旅游住宿设施达到100家;建成能够提供综合旅游配套服务的自驾车营地4个。8、省级乡村旅游强县达到2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达到20个,省级农家乐(乡村酒店)达到260个。
(二)外资外贸
1、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50亿美元,比“十二五”增长50%。2、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6亿美元,年均增长10%;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或跨国公司及国际知名品牌10家以上。3、到2020年取得对外承包工程权1家,“走出去”企业达到30家以上,培育3家以上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跨国经营企业。4、全市各开发区(园区)利用外资占外资总额比重≥50%。
(三)交流合作
1、主要开放型经济指标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建成四川内陆开放高地。2、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峨眉山市重点开放区域外向型指标规模占全市的比重≥80%,其中外向性服务业占比≥50%。3、新建立2-3个国内友好城市,新建立3-5个国际友城。
共享发展指标
(一)脱贫攻坚
1、到2019年,确保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个贫困县(区)、259个省定贫困村和210个市列贫困村全部摘帽,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2、“两县一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90%,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3、实现贫困县(区)县级医院达到二级水平,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4、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2名,每千人口乡村医生达到1名。5、到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低保线提高到扶贫标准线,实现“两线合一”;到2020年确保所有贫困残疾人家庭年收入水平稳定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6、实施“务工+务农”双技能和“汉语+彝语”双语培训,培训彝区农民工1.5万人,资助职业教育扶贫学生2.8万人次。7、贫困地区通乡公路的客运(公交)通达率达到100%,通村公路的客运(交通)通达率≥50%。8、贫困地区农村水泥路通村率≥95%。9、贫困地区户通电率达到100%。
(二)教育教学
1、义务教育巩固率≥99.4%,城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2、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95%,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幼儿教育中心,创建10所市级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4、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比例≥10%。5、30万人口县(市、区)均建成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5%,其中民族地区≥80%。6、民办职业教育规模占全市总规模比重≥50%。7、平均受教育年限(6岁以上人口)≥10.5年。
(三)就业创业
1、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内;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达到80万人。2、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5万人,实现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劳动力培训率≥90%。4、中职毕业生双证通过率达到100%,有效就业率≥97%,对口就业率≥78%。5、建好2所国家级示范学校、4所省级重点学校、5个省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在产业集中度高的中心点建设1至2个职业培训场所。
(四)“健康乐山”
1、98%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达标。2、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张,床位使用率≥9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2.8人。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0%。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5、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80%以上。6、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达到100%。7、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05岁。8、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五)社会保障
1、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5%。2、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0万人。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28万人。4、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覆盖率≥90%。5、实现省内外异地就医费用持卡及时结算,发放社会保障卡300万张。6、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窗口)建成率达到100%,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85%。
(六)公共文化
1、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50元。2、城市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5.9平方米。3、社区内文化、体育、卫生、人口管理、家政服务设施或机构完备的社区比例≥80%。4、“三馆一站”覆盖率≥110%。5、宽带普及率≥68%,全市城区固定宽带接入覆盖率100%。广播电视覆盖率≥95%,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70%。6、苏稽片区新建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沙湾、竹根、沫东片区新建中小型体育场馆设施。7、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事业经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8、80%的县(市、区)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0%的乡镇、社区以及80%的行政村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七)社会治理
1、基层民主参选率≥95%。2、社会治安安全感指数≥75%。3、每万人拥有律师人数≥2.3人。4、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90%。
记者 吴薇
新闻推荐
游客正在拍照三江都市报讯(记者潘媛媛摄影报道)“2016乐山市乡村旅游文化活动(春季)”暨“峨眉山市美丽乡村游启动仪式”日前在峨眉山市普兴乡仙牙村拉开帷幕。据悉,今年,乐山市旅游和体育发展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