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假县令》在新又新大戏院举行川剧专场惠民演出■ 本报记者 曾文 文/图
2015年,乐山市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不断升级,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全市共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43项,市级奖项11项。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
2015年,乐山市成功申报为国家层面的“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针对全民免费开放11个图书馆、12个文化馆、211个乡镇文化站、3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完善22个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软硬件设施,补充更新2034个农家书屋、257个社区书屋,农村公益电影形成“乐山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嘉州歌台飞莺、嘉州画派传承、嘉州讲堂承韵、嘉州古艺萌春四大特色平台进一步完善。同时,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覆盖面进一步拓宽。
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彝族舞蹈《银塑》、《母亲的河》在全省舞蹈新作比赛中斩获多项大奖,获奖个数名列全省参赛单位第一名。在四川省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中获得奖项14个。在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评选中,《母亲的河》获舞蹈类作品唯一金奖,《杨升庵与桂湖》获美术类作品银奖。首届四川艺术节上,乐山市14件作品入展,《断层线》获“四川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同时,川剧创作立足传统,不断创新,新创排传统川剧《假县令》,恢复排练川剧折子戏《拜新年》、《临江宴》和大幕戏《御河桥》等,在新又新大戏院举行川剧专场惠民演出12场,让广大“戏迷”过足瘾。
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拓宽,影响扩大。大型励志音乐剧《沫若少年》在全省进行新一轮巡演,分别在遂宁、资阳、眉山演出4场。现代舞剧《断层线》赴新西兰惠灵顿和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巡演,引起强烈反响。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先后赴库克群岛、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南非、毛里求斯等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联谊活动,进一步扩大“乐山歌舞”和“亲情中华”主题活动的海外影响力。
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带动潜在经济价值的“发酵”,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圣象峨眉》、《乌蒙沐歌》、《灵秀天下》、《修·九天圣境》等特色文旅演艺精品剧目受到中外游客喜爱。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根书艺术品、井研农民画作品、小凉山彝族刺绣销售和签订意向性订单210万元,居全省市州前列。嘉州长卷·天街、峨眉山市演艺中心、乌木文化博览苑三期、中国根石家文化博览苑、峨眉武术文化小镇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成运营,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
激活文化产业,以“文化+”为主导的“嘉州文化创意体验馆”、“山水圣景文旅小镇”、“乐山杨花渡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入规划和启动阶段,文化创意与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到提升,全市新型文化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和完善。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中最具魔力的部分。2015年,乐山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前后确定63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市文化馆内建成“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组织7个非遗项目参加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
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拓宽文化产业建设渠道,以深度和广度传播民族文化观念,为乐山“转型升级、美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家华)3月18日,峨眉山·京东第一届春茶旅游节启动仪式在峨眉山景区正式启动。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方为加出席活动。方为加在致辞时说,此次春茶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提...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