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世界级遗产”,让名不见经传的东风堰跃入人们的视野。东风堰位于乐山青衣江夹江段左岸,是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保功能的水利工程。
据 《夹江县志》记载:康熙元年(1662年)青衣江水资源短缺,时任夹江县令王世魁于青衣江竹笼筑坝、开渠,引水灌溉,并将下游的八小、市街等灌渠纳入工程体系。堰首引水口位于毗卢寺外,因寺得名毗卢堰。
该堰曾两次更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更名为龙头堰,1967年更名为东风堰。不仅两次更名,东风堰还分别于1930年和1975年两次上调取水口,以抵消青衣江河床不断下切的影响,保持灌区的可持续利用。
东风堰流经千佛岩景区,淙淙渠水从佛像龛下而过,当时为了避免破坏千佛岩石窟造像群,专门打通长400多米的隧道,是前人智慧与保护意识的完美结合。沿着渠水往上走,千佛岩石壁上刻着的“山高水长”、“泽润生民”八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康熙年间留下的古迹。在这里,治水碑刻与石窟造像并存,传播了灌溉文明,又被人称为“穿山堰”。
东风堰东、西干渠还穿夹江城而过。沿主干渠往下,生活气息越浓,夹江人或依水而居,或靠水灌溉,东风堰就这样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9月中旬,东风堰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继峨眉山-乐山大佛于1996年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后的又一个世界遗产。这个使用了350多年,灌区覆盖夹江县境内4个镇48个村,农业灌溉面积达7万余亩的古堰,将如何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当下乐山新的课题。
本报记者 王爽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君10月10日,为期三天的中国西部瓷都·夹江首届陶瓷交易博览会签下280亿元大单;一批新概念、新功能陶瓷产品纷纷亮相;中国陶瓷产业专家、学者、精英及本土陶瓷企业家齐聚陶博会研讨会,把...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