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效率远远超过人工今年,夹江县的种植大户刘海兵获得了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他是怎么种植“种”成了省劳模的?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吧。
心中有梦想承包土地种庄稼
在夹江县青州乡乡场边,有一大片平地,一条笔直的水泥公路将这块地分成两半,一边是嫩绿的秧苗,一陇一陇整齐地站立,生机勃勃,几位农民将秧苗收起、捆好,放到一边,准备移栽到田里去。在另一边,几台机器正在田间开垦,那些秧苗被移送到这里,交由插秧机来播种。
这里是海滨农场,农场主叫刘海兵,是夹江县的种植大户,他介绍说:“我们是乐山第一家注册的家庭农场,这个名字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的。”他继续说:“以前农忙时候,田边地头站满了人。现在是全机械化耕种,即使农忙,也看不到几个人。”
据悉,这是乐山首个种植业家庭农场,通过流转方式使土地规模化聚合,发展成为现代农场。
海滨农场现有2000多亩土地,都是刘海兵走遍附近的乡镇村落,通过流转土地来的。
刘海兵以前曾走出乡村卖过水果、经营过茶铺、卖过水泥。但他心里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回到老家承包土地种庄稼。
2008年,刘海兵前往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考察,这一行给了他太多启发,“日本是个弹丸之地,也没有像四川盆地这样成片平整的土地,人家就在丘陵山地也能种出高质量的农产品。”这一行,更坚定了刘海兵的梦想。
2012年,刘海兵回家后发现,邻里乡亲都外出打工了,一个月工资两三千元。而在乡亲们身后,是大片大片的撂荒地。
刘海兵找到乡亲们挨家挨户谈自己的梦想,用两个月时间,流转了2060亩地,种植粮油作物,成立了佰农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佰农源”商标。
乡亲们得到了实惠。刘海兵承包土地,每年会折算价钱给农户,有些农户跟着他干,他开出月薪3000元的工资,到了农忙时节加班还有加班工资。看到真真切切的实惠,越来越多的老乡跟着他干了。
2013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文件出台后,刘海兵眼前一亮。
2013年5月,乐山首家家庭农场——乐山海滨农场在青州乡诞生。从此,刘海兵成为海滨农场的农场主。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一年,他凭借以前的底子,成为当年全国的种粮大户,而农场被列为四川省粮油高产示范区。
现代农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土地流转了2000多亩,也注册了家庭农场,可以说,刘海兵梦想的第一步已经完成,那么怎样种植更赚钱呢?那当然是走现代农业的路了。
都说种地不赚钱,为什么?
刘海兵介绍说,因为传统种植费人工。拿现在栽种的水稻为例,一亩水稻从育秧到最后变成大米,需要10个人工,可在他的农场里,这些环节是全机械设备操作,一亩水稻仅需1.5个人工。
此外,作为农场主,对于厂家来说,刘海兵都是VIP了,每次采购化肥、薄膜、农药、种子等各种农资,他都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采购成本节约一半。
发展智慧农业筹建观光农业
在刘海兵的农场里,看似只有现代化机械作业,其实物联网也渗透其中。
在农场里,除了粮油作物,还盖了大棚,种植高档苗木和其他作物,想要知道大棚里的实时
情况,不需要亲自到大棚里去,只需要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点开软件,大棚里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不但可以看到实时情况,大棚里的湿度、温度、光照情况也是一清二楚,如果想开窗通风或增加湿度,打开手机上安装的软件就能遥控指挥。
此外,农场里还建有产品溯源系统,从农场里出去的每一滴油、每一颗米,都能在网上查到它们从耕种到收获的信息。
观光农业,也是刘海兵想涉足的。
他想以后在农场里打造传统的油坊,城里的人来到农场,可以看到水车、磨坊、油坊,甚至体验榨油,自己榨的油带回家去……
对于未来,刘海兵有许多期许,可是他现在最缺少的是复合型人才,他给每个农民开出的工资是每月3000元,到了农忙季节还有加班费。但即使这样还是很难招到人。谈及人才,刘海兵有些无奈:“懂农场管理,又会开着农机具下地干活的人太少了,年轻人很多都不愿意回到农村种田。”
记者潘媛媛文/图
新闻推荐
一市民向市长热线反映:夹江县威尼斯大酒店外的红绿灯已出现故障一周多,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希望尽快修复。夹江县政府回复:经现场查勘,该处红绿灯不工作是由于近期当地电路检修导致附近两处红绿...
夹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夹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