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青衣江也叫“平羌江”——据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2《洪雅县》载:“青衣水:县西北七十里。自雅州名山县东南流入县界,又东南入眉州丹棱县境,亦曰‘平羌江\’,下流入夹江县。”为什么又叫“平羌江”呢?据同书“雅州”下载:“旧传羌彝(按当作“夷”)入寇,诸葛武侯(亮)击平之于水上,故曰‘平羌\’。”
这种“平羌江”得名的说法自古以来不见异议。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诸葛亮平“羌”却并不是“平羌江”最初得名的原因。——笔者认为,青衣江最初别名应该是“平乡江”,是因为“乡”“羌”音近,故而“平乡江”后世传为“平羌江”。
“青衣江(水)”得名其实很早。《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一部由魏国史官所作的编年体史书,于西晋开国的武帝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在汲郡(今河南省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被盗墓者“不准”所发现,故亦称《汲冢书》。据王国维辑《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其载:梁惠成王(即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瑕阳人自秦导岷山、青衣水来归。”说是魏国的水利工程专家来到青衣江治理水患,功成归国后被魏国史官记入史册。在《汉书·地理志》里“蜀郡”条下有青衣县。应该说,“青衣江”得名比“青衣县”早很久,县是因江得名,因为郡县制是公元前316年战国秦灭了古代巴蜀二国才推行的。
《史记》等“前四史”均没有“平羌江”的记载。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水经注》卷36《青衣水》载:“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以上是《水经》的文,以下是注)——青衣水迳平乡,谓之‘平乡江\’。《益州记》曰:平乡江东迳峨眉山,在南安县界。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青衣水又东流注于大江(即岷江,古代认为是长江正源)。”据查,这是最早称青衣江为“平乡江”者。这里有三点可以明确:
一、青衣江又叫“平乡江”。
二、“平乡江”经过“平乡”地方。“平乡”,是个地名,早在东汉就已经知名了。考其位置,可能在夹江县与洪雅县之间。据著名的东汉《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立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即公元96年)记载:“维平乡明高大道,北与武阳,西与蜀郡青衣、越嶲通界。”东汉这里有分路,一至越嶲,一至武阳。青衣江此段开发较早,有立县的基础,后来晋朝的平乡县、开刊(一作开邦)县与此有前后关系。《水经注》里,它列于“南安县”下,可见它本是“南安县”的一部分。
三、“平乡”早在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之前即有,“平乡江”却迟在《水经注·青衣水》首见。足见“平乡江”是因“平乡”得名。
根据以上的史料可知,早期的青衣江又叫“平乡江”,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平羌江”(岷江在乐山城边的一段在唐朝亦叫“平羌江”,与本文无关,暂不谈论)。
“平羌江”又是何时得名的呢?唐朝《元和郡县图志》卷32“眉州”条下“洪雅县”载:“‘青衣水\’:一名‘平羌水\’,经县南一里。”即至少唐宪宗元和年间之前就有“平羌江(水)”的称呼了。后来的北宋《太平寰宇记》卷77“雅州”条下“名山县”载:“平羌水,上源曰邛崃水,又名‘平乡水\’。西北至严道县流入,至眉州洪雅县界下。又名‘青衣水\’。”再次验证了“平羌江(水)”就是“平乡水”或“青衣水”。
“平羌江”最早的史料是唐朝的,可见迟于“平乡江”,是“平乡江”的同音讹称。这在古代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无足为怪。
“平羌江”和“平羌(郡县)”地名谁更早?据《元和郡县图志》卷31《嘉州》:“平羌县:[中下。南至州一十八里。]本汉南安县地,周武帝置平羌县,因境内平羌水为名。”平羌郡和平羌县都是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所设(时属眉州)。既然“平羌县,因境内平羌水为名”,那么“平羌水”得名就是早于平羌郡、县。“平羌水”得名大致在于南北朝时期,同书卷32《眉州》条下的“洪雅县”载:“洪雅县:……自晋迄宋,夷獠有其地。周武帝攘却夷獠,立洪雅镇。隋开皇十三年,改洪雅(县)为丹棱县,更于此(洪雅镇)置洪雅县,兼带洪雅镇,属眉州。”从史料上说,约成书于清朝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言“平羌江”得名是因诸葛亮平“羌”,但实际迟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的《元和郡县图志》达近900年之久,可见“平羌江”实是因北周武帝(公元560—578年在位)时镇羌所带来的,即“攘却夷獠”,当时西边的主要“夷獠”正是羌人。
综上,各相关的地名依次得名的时间是:青衣江(公元前360年)、青衣县(秦)、平乡(东汉,公元96年之前)、平乡江(三国)、平羌江(北周武帝,非诸葛亮时)、平羌郡县(均公元561年)。
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青衣江早在公元前360年已经有这个名字了,其时还是古蜀国时期。
二、青衣江的别名最早应该是形成于三国时期的“平乡江”(其时正是诸葛亮时期),而非“平羌江”,后者应该源于北周武帝“攘却夷獠”,而非诸葛亮的“平羌”(仅是传说)。
三、“平羌江”只是“平乡江”的讹传,迟于三国时期“平乡江”得名约350年。因为如此,所以依此得名的“平羌江”“平羌郡”“平羌县”,乃至“平羌镇”“平羌山”“平羌小三峡”等等一系列“平羌”,都是建立在一个“讹传”基础上的。谁知因此还诞生了李白“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绝唱?
这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新闻推荐
量力集团打造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平台9月16日,“2015成都金牛医药健康产业暨量力医药健康城项目推介会”在成都沙湾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据悉,作为“四川省健康产业专业涉药重点项目”的量力医药...
夹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夹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