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水缨
如果说原始商贸领域出现经纪人意味着市场的成熟,如今行贿受贿也有“经纪人”,则折射了权力腐败的产业化、隐蔽化和复杂化。
腐败掮客亦即“行贿经纪人”的出现,与商业潜规则盛行有关。不少无良商人信奉一本万利的“行贿经济学”,急欲寻找权力出入口,他们千方百计通过某些中介将官员拉入关系网、利益链,以共同出卖权力和国家利益。四川就查处过这样的典型案子:曾以0.98亿美元身家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167位的四川富豪王德军,在通过掮客结识了犍为县委书记田玉飞后,以4000万元低价贱买了总资产高达4.6亿元的犍为电力。通过这种操作,王德军实现了一夜暴富,掮客得到了不菲的佣金,田玉飞则获得了现金1504.2万元人民币等回报。三方皆大欢喜,唯一被坑苦的却是国家。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掮客经纪人”并没有因几个案子的查处就销声匿迹,最近各地办理的一些腐败大案中,仍然有他们频繁活动的身影。
对于贪官来说,“行贿经纪人”既是其敛财的工具,更是腐败的伪装和掩体,有了代为砍价、代为转账变现的中间人,似乎就少了直接谈钱收钱的尴尬,使苟且龌龊的交易变得冠冕堂皇起来。而且很多贪官为规避法律制裁,指使经纪人成立私人公司,将受贿财物隐匿于公司或其他个人账户,供其日常消费使用——如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术,为贪官增加了心理安全感。
无论“行贿经济学”,抑或“行贿经纪人”,暴露的都是一种升级版腐败。“经纪人”扮演的不只是贪官与行贿者的中介,更是腐败的导火索、催化剂、中转站,堪称腐败合伙人、利益分享者。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官员情妇及亲朋好友充当“经纪人”,充分说明了腐败裙带的扩大化、团队化、规模化——严打这种无孔不入的“腐败掮客”,彻底铲除“行贿经济学”滋生的土壤,为权力进行消磁祛腐,应是当下反腐的另一重点。
新闻推荐
聚焦□本报记者刘星沾满煤灰的脸颊,疲惫泛血丝的眼睛,看不清颜色的头盔和工装,这就是煤矿工人留给人们的固有印象。全国人大代表武予鲁曾表示:“煤矿人要告别傻、黑、粗的印象,必须提高生产水平。”4...
犍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犍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