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在坝坝宴现场监督检查■ 本报记者 刘英 文/图
食品药品监管,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犍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抓重点,攻难关,解难题,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工作亮点,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用心守护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严格日常监管
有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12月15日,犍为县某房地产项目封顶仪式上,现场90多桌坝坝宴热热闹闹的摆起来,承办此次宴席的正是犍为县乡厨协会。 “今天就餐人数是950人,除了现场饮食保证卫生,食品安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三天前我们就到食药监管部门备案以及签订《农村群体性聚餐安全承诺书》。” 犍为县乡厨协会负责人张小容如是说。
这边是人声鼎沸、推杯换盏,而在坝坝宴的另一个阵地,厨师们可谓全副武装,正在紧锣密鼓的烹制菜肴。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砖头垒砌的临时灶台前,厨师们身着洁白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穿戴整齐,正在翻炒锅里的大虾。一旁传菜的工作人员把已经烹制好的菜肴整齐地码在案板上准备上桌。而穿插在他们中间的,还有两名该县食药监局执法人员,他们身着制服,在后厨中显得格外醒目。
“我要检查一下工作人员的健康证。”“餐盘有没有消毒啊?”“卫生要特别注意哦。” 一番忙碌的检查工作过后,犍为县食药监局玉津监督所所长赵庆告诉记者,像这样上规模的群体性聚餐,执法人员都会到现场对卫生情况和食材等进行监管,目的就是保障群众用餐安全。
而这,仅仅是犍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常监管工作的一个缩影,可以说,哪里有群体聚餐宴席,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社会共治格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犍为县食药监局对农村群体性聚餐的监管成效显著,也使得曾经活跃在“坝坝宴”灶台间的“游击队”,变身为有组织的“正规军”,这都得益于该局创新工作思路的成果。
今年4月17日,犍为县食药监局根据《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经过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在借鉴多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筹备组建了犍为县乡厨协会,广泛吸收全县乡厨队伍、乡镇餐饮行业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入会。建立了犍为县乡厨协会配送中心,广纳全国数十家上市食品公司和本县业主参与,建立起了该县农村坝坝宴、建筑工地、学校食堂在该领域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另外,通过成功引入了保险、协会等第三方介入监管模式,也进一步提高了犍为县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为打造食品药品行业自律大组织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犍为县乡厨协会共纳入352支乡厨队伍入会,犍为县食药监局6次召开食品安全培训会引导乡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全部乡厨队伍在2015年成功续保。目前,犍为县已有34户食品生产企业、60户大型食品流通企业、43户餐饮服务单位成功入保,由此,保险公司的介入进一步推进了该县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格局。
监管网点全覆盖
责字当头着力落实
在日常工作中,犍为县食药监局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创新思路采取“分合式监管”和“浪式监管”两种监管手段。同时,在全县各个乡镇设立“食安委”“食安办”“食安工作站”,村组和社区分派专职食安协管员和信息员,实现监管网点无缝覆盖。
“通过一级一级抓,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监管网络不断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全面落实。”犍为县食药监局局长罗由刚介绍,该局党组班子成员、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村级协管员通过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将具体职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还特别强化落实食品药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2015年就与食品药品经营单位签订责任书6000多份,强化了经营业主是第一责任人意识。
对于坝坝宴、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四小行业等食品安全高危行业,该县食药监局将其作为重点管控对象来抓,从源头、贮存到销售、食品添加剂使用等高风险环节抓起,针对不同季节和节假日,对高危管控对象适时调整监管力量,预防出现安全事故,两年多来,无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余厚莹)今年以来,犍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抓牢食品生产环节突出问题,堵塞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漏洞,积极探索食品生产监管新模式,不断提升监管水平。犍为县食药监局首...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