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石桅杆李宏川 毛希贤文/图
据1991年版《犍为县志》记载:犍为县罗城镇青狮村有4根石桅杆,系清代为表彰一位姓张的举人而修。
在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石桅杆是朝廷赏赐给举人以上士子及有功之臣的一种殊荣标志,桅杆上有斗形石雕,寓意“魁星点斗”和“才高八斗”。石桅杆通常竖立在宅院门前,桅杆上的石斗有双斗和单斗之分,只有进士以上且有显赫功绩的大官,方能得到双斗赏赐,甚至在桅杆前方还立有“文武官员在此下马”的石碑,以示尊重。如果仅是举人,则只能立单斗桅杆。时至今天,这种具有功名象征的石桅杆,保存下来的已经极少了。
近日,听说青狮村的石桅杆还在,我们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出罗城集镇朝铁山方向行约7公里,来到青狮村七组,在当地人称“桅杆房子”的地方,首先引人瞩目的就是两根圆柱形石桅杆,据目测,桅杆高约7米,圆柱中心直径约0.4米,为整块石料打造而成,巍然耸立在方形石础之上。桅杆从下到上三分之二处有一斗形石雕,顶端呈圆形,像清朝官员戴的帽子,整根桅杆显得庄重典雅、华美壮观。
经张氏后人介绍指点,桅杆房主人张文亮为清代道光年间举人,原来的宅院是青瓦平房三合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全部拆毁,现在能看到的遗迹是:跨进院门的几级石阶、正房前面一段约2米长的阶檐,以及一些屋基砖石。从这些残垣断壁中,依稀看到它曾经的风采,让人遐想联翩。唯有这宅院门前的石桅杆,虽经岁月沧桑,却还挺立如初,它仿佛是解说员,每有游客来参观,便讲说主人昔日刻苦读书求取功名的故事,给人启迪,催人自励。
从张举人宅院往坡下走约100多米,在当地人称“桅杆坟”的地方,又见到两根石桅杆,形状同宅院门前的一模一样,一根立在张举人的坟墓前,一根立在其父母的坟墓前,相距约50米。两座坟墓均有墓碑,为优质石材构建,高、宽各在2米以上,碑上雕刻,图文并茂,浮雕、镂空雕技法精湛,人物花鸟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张举人墓碑有一联云:“岭上梅花香百里,墓前夜月照三更”。其父母墓碑有一联云:“千里来龙山多庆,山青水秀五福长”。
在科举朝代,举人多矣,死后能在坟墓前立石桅杆的,实属罕见,大家都说:坟前立石桅杆,这个举人不简单。
桅杆和古墓保存得相当好,出乎我们意料,据了解,这和张氏后辈的用心守护有关系,尤其是镇政府长期以来出面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听说镇政府已将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准备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据张氏族谱记载,张举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病故于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享年44岁,英年早逝,令人唏嘘。张文亮中了举人之后,不愿出仕,而是选择隐居乡间,以耕读为乐,终其一生,这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在封建社会学业有成的士子中实属少见。
参观张氏桅杆连同桅杆坟,既使我们受到一次历史文化的熏陶,又欣赏到传统建筑艺术之精美,觉得兴味盎然,不虚此行。
新闻推荐
会所大门紧闭21日,维多利美容美发会所突然关门停业的消息在乐山市犍为县城闹开了。当天上午,有上百名顾客围在店门口打听情况。一时间,“老板跑路”、“故意诈骗”等不同版本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