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农村淘宝”服务站近距离感受电商平台开栏语
电商,已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从“京东·中国特产·乐山馆”开馆运行,到沐川县“农村淘宝”新坝村服务站正式营业(本报曾做报道),乐山农村电商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峨眉山市龙池镇政府副镇长黎松林通过微店、微信群,成功帮贫困户卖出了土鸡蛋,“80后”创业男谭贤伟养牛却因为没有营销理念而找不到销路……
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乐山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怎样完善涉农电商支撑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农村电商,推动产业升级”系列报道,为乐山农村电商发展“探路”,这也是三江都市报“新年走基层”第一波行动。
不管是在手机上,还是电脑上,城里人没事总会打开各种网销平台,瞧一瞧、逛一逛,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就完成购物的过程。不过,对于鲜有接触网购的农村居民而言,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他们买起来并不放心,对于网络购销,他们多有顾虑。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首要的是解决农村居民的意识和理念问题,必须让他们“触网”来感受和体验网络购销,打消他们的顾虑。”沐川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于是,1月5日,当沐川县杨村乡新坝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开门营业后,连续多日的门庭若市,不仅打通了农村居民接触电商的“最后一公里”,也为改变他们固有的消费模式,新开了一条路子。
新的消费模式
农村居民有疑虑
新坝村“农村淘宝”服务站的老板陈静,自从开业后,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有村民走进店里,选购商品、网上下单,不过,几乎每一位村民进店来,都会问陈静,“网上,会不会买到假货哦?”
大家的疑虑,陈静很理解。毕竟网上购物,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还稍显陌生。“以往,买小件的,比如吃的、穿的,骑个摩托车,到场镇上就能买到。如果买大件的,比如家用电器、家具等等,就坐个班车,到县城里去买。”陈静谈到,这是农村居民固有的消费方式,他们已经习惯了“当面交易”,“买东西,就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样买起会放心。”
不过,当农村电商介入农村居民的生活后,固有的消费模式出现转变,对于新的消费模式,陈静表示,接受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大家有这样的疑虑是能够理解的。
因此,每当大家提到这个问题,陈静都会耐心地做解释,教他们怎么在网络上辨别、对比、购买商品。因此,像陈静这样的农村电商服务人员,应该算是农业居民“触网”,接受理念的启蒙老师。
“农村淘宝服务站走进农村居民的身边,就是要引导他们来体验,一旦网上消费的习惯养成了,对网购的顾虑自然就消除了。”陈静说。
多学习多体验
农村居民也能变身“达人”
张如芳,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苏坝镇一家茶厂的工作人员,不过,“触网”这个词,对于张如芳倒是不陌生。
与身边的农村居民比起来,张如芳的网购经验还比较丰富。她会在手机上购物,也会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拍照片、销售茶叶,对于这点,张如芳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多占一些优势。
尽管自己没有在网上开店,但是,张如芳已经有了在网上销售的体验。在厂里,她总是会多拍一些茶叶的照片,比如制茶、泡茶等等,然后,发给喜欢喝茶的顾客或朋友,如果他们需要茶叶,张如芳就会到镇上的一家快递公司,把茶叶快递出去。
“我觉得我这也算网上销售吧,当然,买商品的都是熟悉的人,产品还不算走出去了。”尽管比身边的农村居民在网上购销方面略胜一筹,不过,张如芳也清楚,这只是电商方面的一个尝试。
张如芳其实在思考,如何利用电商,把产品卖到各地。于是,她迫切地想要学习网络购销方面的知识。像张如芳这样农村电商的体验人员,应该算是初步感受到了“农村电商”实惠的商人。
带来的是理念
推动的是进步
农村居民“触网”,势必关乎两个方面,一个是网上购物,一个是网上销售。如今,“农村淘宝”、“京东·中国特产·乐山馆”、“土尔奇电商平台”、“一村一电商”等项目已经走进农村,走进农村居民的生活,并为农村居民带来新的消费模式的转变,这对于强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完善涉农电商支撑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掀起“电商下乡”新热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利用这个平台,让农村居民既能网上购买当地没有的产品,又能网上销售自家的土特产品?于是,更多的农村电商服务站被催生,一批农村青年也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
今年27岁的费小平,是沐川县杨村乡人,现在在乐山城区做水果生意。当然,他和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对新事物的接受非常快。其实做水果生意也才3个月,但是,费小平同时做起了微商,在微信上卖东西,卖的不仅是水果,更多的是自己家乡的土特产。
“一个星期,我就卖了五六百斤生姜。”这是费小平在做微商时尝到的甜头。因为家乡盛产生姜、猕猴桃等,作为当季的产品,费小平就提前在微信上吆喝,总会得到一些人的响应。当然,效果也不错。
对于费小平而言,这是利用网络进行销售的一种方式,不过,他表示,家乡的乡亲们,对此尚不了解。每次有当季产品收获时,费小平找到乡亲们,乡亲们总会这样答复,“随便你怎么卖,我们也不懂,你要就来拿。”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费小平心里总不是滋味儿,他觉得他应该做一些事,引导自己的乡亲们,用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去感受新的生活方式。
现在,这个年轻小伙一边自己做微商,一边琢磨如何把这个服务做好。接下来,他希望在“农村电商”上着力,主要销售自己家乡的土特产品,也带动更多的村民们一起来做。
这样的想法,不只费小平有,对于已经是农村电商服务人员的杨村乡新坝村“农村淘宝”服务人员陈静而言,也同样如此。
陈静表示,接下来,她也会通过自己服务的平台,把自己村的土特产在网上分享,让家乡的产品走出去。
就是这样一些从农村成长的年轻人,他们率先“触网”,带着新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农村居民都能意识到网络的重要,认识到“农村电商”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变消费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 赵芳莹 文/图
新闻推荐
向村民发放慰问品">向村民发放慰问品三江都市报讯(记者罗曦摄影报道)22日,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高石头村,66名贫困户喜笑颜开。当天,乐山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慰问组为贫困户们送去了米、菜油和棉...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