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份以来,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柏香村又多了个忙碌的身影,中央纪委向柏香村派来了一名帅小伙当驻村“第一书记”。名如其人,帅小伙姓帅名志聪,高高大大,一表人才。几个月过去了,对于这个来自中央机关的帅书记,老百姓只要一提起他就有话聊,纷纷说这个帅书记“有点怪”。
不坐机关坐田坎
为方便驻村“第一书记”与乡协调联系时工作方便,乡政府特意给“第一书记”安排了一间办公室。从目前来看,这个帅书记对乡政府这个“小机关”的办公室“不太感冒”,3个多月来,从来没有踏进自己的办公室一步。每次到乡政府办事,都是来去匆匆,乡政府每个干部的办公室反反复复去了多遍,就是没进过自己办公室的门。有人请他到自己的办公室看看,他常说“没空啊”,说的好像跟真的一样,其实他这话明显“有点假”,因为老乡们经常看到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迎朝霞送晚霞,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有的是时间;和村组老乡们肩并肩坐在田坎上、屋檐下、大树下唠家常“扯壳子摆龙门阵”有的是时间;与村民一起掰苞谷、挖红薯也有的是时间,怎么会没时间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呢?
原来,柏香村地广户多分布散,山高弯急道路险,12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分布在18.5平方公里的大山里,三个多月来,他硬是把各个村组跑了个遍,与137户贫困户、各村组干部、党员、学校老师、重点农户逐个进行了深入交流,写下了3万多字的民情日记,与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一道,完成了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完善了扶贫工作台账,制定了扶贫工作规划。
现在算是信了,“牛皮不是吹的”,中央坐大机关办公室的干部爱坐田坎,并且还能坐出道道来。
不说“正话”说“瞎话”
有朋友从城里来看“第一书记”,跟着他在村里走了走,不一会儿就纳闷了,我这个老朋友是咋了?才到这里几个月,咋都不会正常说话了呢?一路上碰到彝族老乡,帅书记与老乡的对话是这样的:“老乡,挖不挖?”“挖呢!你挖不挖?”“挖!”“自摸给你!”“自摸给你!”
朋友好像每句能听懂一点,又好像一句也没听明白,急得他跳脚:“帅哥啊,你这才来多久,都不会说话了呀?”他这朋友哪里搞得明白,这可是彝汉杂居区的特色,“汉语+彝语”风格哦,“挖”,彝语是“好”的意思,“挖不挖”,意思就是“好不好”;“自摸给你”是彝语“吉祥如意”的意思!这样一说,这个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这是在打招呼啊!
帅书记的语言功底简直不“摆”了,“彝汉语”讲得这么好,哪像个从北京的大机关来的干部!
不管大事管小事
帅书记到村不久,就遇上一件大事,上级机关拨来数十万元扶贫巨款。这么大笔款子到村里来,莫说村里干部,乡里干部都觉得是个大数字、大事情。这笔钱该咋用?大家纷纷向帅书记请教,“第一书记”有见地,让他拿主意准没错。没想到这么大一件事,帅书记却丝毫不放在眼里:“我才来,不熟悉情况,你们按程序研究决定吧!”
大事不管,“小事”上帅书记却是很热心。扶贫款使用方案,由于时间紧,村领导研究决定后逐级报到了乡和县里,帅书记知道后,说这样不行,不符合程序!时间再紧,也要程序到位,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规定执行。这在有些干部眼里的“小事”,他办得特别认真,硬是从县领导那里把原先报的方案要了回来,重新按照程序走了一遍,再逐级报到县里。时间花了不少,其实方案也没啥变化。
帅书记管的“小事”远不止这些,在贫困户名单调整、慰问品发放等等“小事”上,始终叮嘱村“两委”按“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执行。有的村民不理解了,说,“帅书记你这么一遍一遍地折腾,花了时间不说,结果也没什么不同,不是有‘窝工\’的嫌疑吗?”帅书记找来有关文件和相关村务处理不按程序导致矛盾激化的案例,与村组干部一起学习,大家这才明白过来,帅书记抓的这些当前看起来的“小事”,其实是在杜绝以后的“大事”发生啊!
不图享受图心安
一天,县委领导带领帅书记到省城有关厅局机关协调资金项目的事情,县里晚上安排他住在乐山市驻成都办事处的协议酒店。工作处理完已经是周末了,帅书记难得到省城一趟,周末与省城的大学同学分别见见面,星期日赶回驻在村。离开酒店时,他坚持把周末两天的食宿费自行结算,说要公私分明,明明协议酒店有折扣价,帅书记硬是不依,坚持让酒店按对普通客人执行价的全额结算,每天的住宿费多付了一百多元。他的“怪”还不止这点,就连吃饭、用车,也始终严格公私分明,绝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
一次,帅书记应召到成都汇报工作,会议安排除了工作汇报,还有“第一书记”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好几天的工作安排。第二天上午的工作汇报刚结束,他就接到村民电话,说有事要与他面谈,具体什么事电话里不愿意讲。有人劝他,村里还有其他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与他们联系处理了就行。可人家帅书记说,老乡跟他打电话是因为信任他,如果老百姓有需求而自己不露面,老百姓会失望的。他马上买了当天下午回乐山的动车票,到乐山已经很晚了,有人劝他在乐山住一晚,他还是坚持当天晚上赶回了驻在村,他说,早一点见到有民情反映的乡亲,早一点心安。
一边是城市的星级酒店和各个部门的“第一书记”,一边是农村和乡亲,帅书记硬是在这两者之间分出了轻重,始终把农村和乡亲放在第一位。老乡们向他提出的任何问题,他总是放在心上、及时处理和反馈,即使办不了,也耐心解释。老百姓都说帅书记跟当地乡村干部没什么两样,始终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像热心的邻家小伙子,哪家有事就出现在哪家。
不讲情面讲原则
有人说,帅书记来自中央机关,却有一身的“乡土气”,让乡亲们倍感亲切;虽然个子长得高,却经常俯身聆听躬身说话,与乡村干部称兄道弟,低调随和谦虚。但在有些事情上,他却又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
一次,经过多方协调,为村里引进一个大企业的种植项目,项目来了,致富就有了希望。按说,企业主那就是财神爷,可不敢得罪,可帅书记看了企业拟定的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当场就翻脸:你这合同我不能接受!土地是农户的生存之本,不能让农户与你们共担风险,必须让农户有最低的生活保障!你们不能打着扶贫的幌子进村,却让农户承担与收益完全不匹配的风险!
共同参与讨论的其他干部都被帅书记的话吓了一跳,这要是把企业吓跑了,如何跟领导和乡亲们交代!可“几个回合”下来,企业主服气了:有这样为乡亲把关的“第一书记”在,我这项目放在这里,放心!
帅书记不讲情面可不只是对企业主,后来经过讨论,村里和企业共同选定了落户地点。可是在与企业签定合同的时候,他发现种植地点又变了,原来是有的村组干部迫于企业施加的压力,又做了改变。他马上要求必须改过来:“既然定了的事,就要执行,你们还讲不讲组织原则了?”事后,大家说,这个平时经常俯身说话的谦虚书记,火气还挺大,发起火来一点不留情面。
帅书记虽然“怪”,但深受乡亲们喜爱与尊敬!乡亲们说,有帅书记这样的干部在,我们脱贫致富的梦想就快实现了!
(张军乐)
新闻推荐
昨日,笔者从巴中市供销社获悉,该市供销社创新服务方式与内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巴中市“***”。流通服务扶贫。围绕巴中市脱贫攻坚重点,在5个县(区)分别启动1-2个流通服务示范片建设,重点加强基...
马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