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都市报记者从乐山市总工会获悉,为隆重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昨(29)日上午,四川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四川省总工会授予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乐山市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他们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韩宇;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制釉部D班;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乐山市计算机学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电信乐山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华良,乐山市计算机学校教师杨丽;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乐山分公司嘉州分公司春华路营业厅,乐山新天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晶硅太阳电池工艺研究室。
榜样的风采
生产战线上的“钢铁侠”
从普通人到操作能手的华丽变身
2006年进入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钢轧厂时,宋小兵还只是个连铸工序的门外汉,庞大的设备,和他之前从事的建筑工作毫无联系,火红的钢水作业时温度达1600℃左右,使得车间里温度很高,再加上工作的快节奏和高强度的劳动,这都让他有些不适应。3年后,还是在这个岗位,还是在这个车间,宋小兵却成了标兵,整个车间里,中包拉钢就数他做得最好。华丽的变身,源自宋小兵一股子钻劲,他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在控制液面波动技术方面上,碰到操作上的难题,虚心请教,留心观察,如饥似渴地汲取操作技术。厂里有间资料室,职工们可以在里面借阅资料回家学习。在借阅记录上,宋小兵的名字经常出现。这股子钻劲,让宋小兵成为了车间里的一个小小传奇:2006年他进入公司做中包工,大约半年后,就成为了中包工主操。而通常这个过程,其他工人需要一两年的时间。2010年,宋小兵升为连铸机机长,一些老员工工作多年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提升。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技术好的宋小兵从不藏私,他在“传、帮、结、带”中,通过长期认真总结摸索出一条适合连铸工序培养新员工的办法。对入职新员工,为了尽快让新员工熟练入手,他以一位老大哥的身份,经常利用班前会、班后会的空隙,给新员工讲解操作中的规程要点,并定期组织培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毫不保留传授给新员工。在他工作这几年里,经过他一手“传、帮、结、带”的员工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在工作上,担任机长后的宋小兵继续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有时就算在休息,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处理。
在公司开展对标挖潜、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活动中,宋小兵挖空心思深入对标,与班员一到挖掘生产潜能,降低消耗。2014年,他所在的班组和谐、团结互助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各项指标均创新高!收得率大于99.05%,全年中包无穿漏,无重大安全事故,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负责任、有干劲、有热情、有创新精神,这样的宋小兵先后荣获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2011年先进个人”、“2012年先进个人”和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钢轧厂“2013年先进个人”、2014年乐山市第六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宋小兵被评为四川省第七届劳动模范。
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
他是贫困山村的亮灯人
从2010年起,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员工、助理工程师夏祚顺的人生轨迹就和边远山区结缘。从主动请缨到偏僻贫穷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高石头村,再到海拔五千多米“无电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山岩乡,他是村民致富的引路人,是点亮贫困山区第一盏电灯的亮灯人。
在高石头村,提起曾经的驻村第一书记夏祚顺,村民们还记忆犹新:他随身都带着一支笔,随时都在上面写写画画。他在高石头村实施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半山腰上的生态猪、生态鸡养殖基地就是在他的联系下,由国家电网乐山供电公司帮扶建成的。
在高石头村驻村帮扶的4年时间里,夏祚顺将满腔热情倾注到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上,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携手当地农业不断推进开发龙头企业,建成生态种植、养殖基地6个、改善1所小学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建成1个农村标准化党支部活动室。高石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帮扶之初的1560元增至6078元,实现“造血式”扶贫的深入推进。
2013年,卸任高石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具有丰富农电管理经验的夏祚顺没有回到繁华的城市,反倒是去往条件更加艰苦的藏区。这次他担负着的,是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山岩乡94个村,5544户“电亮藏区最后一公里”的建设重任。山岩乡海拔5174米,是该县海拔最高、交通条件最恶劣的无电乡镇,夏祚顺带领成员们摸底调查、测量、施工。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大伙往往干上一会儿,就得停下来歇口气,工作的艰苦可想而知。面对白玉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艰难环境,夏祚顺每天来回400多公里的路程,用坚毅和笃定感染着团队每一位成员,最终圆满完成相关建设任务。
夏祚顺先后荣获2011年度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优秀驻村干部”,四川省电力公司“农电安全管理先进个人”;2012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电力公司“农电安全管理先进个人”;2013年度四川省乐山市委“优秀第一村支书”;2014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最美员工”。2015年四川省劳动模范。
工人的先锋队
新中源制釉部D班
2006年,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制釉部D班(以下简称制釉部D班)被夹江县工会授予了“工人先锋号”称号;
2007年,制釉部D班被乐山市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2009年,制釉部D班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了“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荣誉,其先进事迹堪为当代私营企业的楷模。
2016年,制釉部D班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
制釉部D班是随新中源企业集团于2001年6月在乐山市夹江县投资建厂时组建的,现有员工10人,其中党员3人,主要担负公司陶瓷熔块及釉料的生产。
自组建以来,全体员工发扬工人阶级吃苦耐劳、团结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大力发展生产,有力的促进了公司的生产和发展,为公司一直保持着行业的领军地位,作出了较大贡献。
制釉部D班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狠抓环保和安全生产,狠抓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以及生产效益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不但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开展劳动竞赛评比,促进了员工业务技能的提高和生产任务的完成,连年实现了安全生产,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多年来,制釉部D班设立的“员工之声”合理化建议箱,及时收集和听取员工对车间和班组的意见和建议,班组和车间采纳合理化建议60多条,不但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光是这60多条合理化建议就直接为公司创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15年来,制釉部D班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成效显著,不但连续保持了15年的安全生产记录,而且开展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为公司创造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服务地方经济
腾飞的乐山市计算机学校
地方经济的壮大,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所学校的腾飞离不开普惠于民的支撑。
乐山市计算机学校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该校以“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理念,开办有航空、高铁、计算机、财经商贸、学前教育、汽车工程、机电应用等6大类18个专业,向社会培养输送中、高级技术型人才30000余人,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近两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60家、“订单班”人才培养企业11家。依托牵头组建的乐山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对接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13351”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多家通讯服务企业合作,建立起“1331”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重庆长安集团、金华比亚迪等汽车行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3318S”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如今,乐山市计算机学校发展壮大了,不忘回报社会。2014年,学校率先推出“免三年学费”的惠民举措,惠及学生4625名;主动承担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惠及学生566人。
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其优质的职教师资、实训设备,与县(市、区)工会、劳动局广泛合作,开展在职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年均培训量达2500人次,技能鉴定人数达4000人次,培训的学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该校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被乐山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市级劳务开发培训基地”。今年,该校荣获2016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
记者吴薇 罗曦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外小宣)近日,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三溪村三位教师顺利结束了在乐山市外国语小学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据悉,该校非常重视此次帮扶培训工作,本着“教育支援,资源共享”的思想,利用该...
马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