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炒茶的老者
乐山市茶叶生产情况农业局供图茶以山名,山以茶显,听着仙山流下的泉水声,喝着仙山泉水泡的峨眉山茶,茶马古道途经的印迹,让这片满溢茶文化的土地,夺目生辉。峨眉山茶,以其独特的姿态代表了千年川茶,甚至中国绿茶,是乐山的又一张金名片。在川茶振兴战略中,峨眉山茶不再是一个狭义的县域产品,它涵盖了整个乐山茶产业。
如今,乐山茶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大峨眉山茶黄金园区”的品牌战略已打响,作为全国绿茶优势区域标杆的乐山茶产业,又将迎来崭新的春天。
1 华丽转身规模化集群发展
海拔千米的高山上,一望无际的生态茶园,一片葱绿,远处云雾缭绕,似为“仙境”,乐山绿茶,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初春,在峨眉山麓的村庄,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上万亩茶园里,移动在茶树中的采茶工忙碌着,动作娴熟,一片片新芽被采摘。
据乐山农业部门的统计,2015年,乐山茶园面积达到122万亩、茶叶产量8.6万吨、茶叶产值36.6亿元,综合产值100亿元。茶叶,已成为乐山市优势最明显、市场最稳定、效益最好、农民受益最稳定的产业,一系列数据,奠定了茶叶在乐山的地位。
乐山茶产业,华丽转型,通过走基地建设之路,全面实现增量提质。品质高、产量大,是目前乐山茶产业的发展状态,俨然,与过去茶树品种单一、种植管理不规范、茶叶产量低且品质不高,形成天壤之别。
在峨眉山市高桥镇,王李、杨寺、寨子、严寺、云福、汪坎等6个村、34个组,以坡改梯和中低产土改造为载体,以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为核心,全面实施了坡改梯工程和中低产土改造工程。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该镇已发展成为6村连片万亩茶叶种植示范区,每亩年收入可达6000元。当然,高桥镇的做法,仅是乐山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中的一个切片。
在茶叶基地建设中,乐山市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建带、以带扩面”的工作思路,以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万亩示范区为抓手,促进茶叶基地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块状聚集发展。
目前,峨眉山市、夹江县、沐川县、犍为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成为乐山境内茶叶产业发展较快的区域,通过这6个核心区域,重点打造了夹江—峨眉山生态茶叶产业带、五通桥—犍为—沐川标准化茶叶产业带、马边规模化有机茶产业带,并且,在茶叶主产区形成了“一乡一茶、一村一茶”的规模化发展格局。
全市现有无公害茶叶基地105万亩,绿色茶叶基地35万亩、有机茶基地3.2万亩。
无疑,茶叶产业规模化,推动乐山茶叶产业的质优发展,而茶树、茶叶品种的培育,为发展提速了。
2 打造品牌战略化提升价值
一杯竹叶青,呈竹叶状,垂直浮于水中,品一口,滋味甘醇,栗香浓郁、甘味悠长。竹叶青,不仅浓缩了千年峨眉山茶的历史,也俨然是峨眉山茶的典型代表。
从普通的农产品蜕变成品牌,竹叶青,俨然是农产品行业的一个标杆。不同于其他的名茶,竹叶青集茶品类和茶品牌为一体,率先在农产品行业提出品牌发展为导向,以质量创品牌,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成为中国茶叶品牌的一面旗帜。
品牌打造,为乐山茶产业打响名号,也为品牌培育不断深化助力。
茶叶,作为全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农人数众多,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乐山全市11个县(市、区)近200个乡镇产茶,累计12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及相关产业,其中有100万茶农从事茶叶种植。目前,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500家,茶叶产业化品牌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竹叶青、仙芝竹尖)、省级2家、市级28家。如何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乐山茶产业发展,为川茶振兴战略出力?除了茶叶提质提量,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强化知名度,功不可没。
“中国绿茶之都”、“中国茶乡”、“中国茉莉茶之都”……乐山,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区域品牌“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茶”、“马边绿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乐山市既有“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森林雪”、“一枝春”五朵金花,也正在培育“芽芝春”、“金星”、“清溪”、“三峨”、“凉厅子”五朵小花。“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竹叶青”品牌跻身中国十大名茶。
于是,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实施中,乐山茶产业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也向“全国峨眉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创建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3 广开门路多样化延伸产业
如今,峨眉山茶销售范围基本覆盖全国。位于峨眉山市双福镇的“大西南茶叶市场”,见证着峨眉山茶的受欢迎程度。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之一和最大的名优绿茶交易市场,大西南茶叶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
在市场大门上方,“中国绿茶之都”六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古朴的装饰,与具有厚重历史的峨眉山茶相得益彰。
走进市场里,总会在一家门店外,看到一位老者,身着蓝色工装,正在专心致志地手工炒茶提香,茶叶的清香随微风拂面,深吸一口,直浸心田。这样的景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市场的气质。这是茶香带来的市场的“闲静”,要说到市场“跳动”的一面,市场里的茶商们最有发言权。
“每年2月上旬起,早上四五点,市场就是一片人声鼎沸的景象。”市场里,附近一家茶厂的批发门市部负责人李女士描述道,这样的场景一直会持续到10月下旬。据乐山市农业部门统计,平均一天的交易量达到20吨,高峰期可达到50吨,年成交额10亿元左右。
如今,乐山茶叶龙头企业在全国开设专卖店、连锁店1000多家、专柜5000多个,其中,开设“峨眉山茶”专卖店50余家。“峨眉山茶”销售至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全国多个省市,同时直接或间接出口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美国、欧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峨眉山茶”,为乐山茶产业打响了声誉,乐山茶叶占据了全国茶叶市场重要位置。
跳出茶叶做茶,成为发展茶产业新的思路。目前,乐山市茶产业链总体呈现不断延伸的良好态势。峨眉山市“大佛禅院”把茶、禅有机融合。夹江县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生产的茶食品已成为旅游特色产品。犍为县“蜀南茉莉香都”集茉莉花观赏、采摘体验、花茶文化展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产品结构逐渐丰富,除生产当地传统经典的名优绿茶、马边绿茶和茉莉花茶外,犍为县多家茶企开发的茉莉红茶和马边彝族自治县金星茶业公司开发的内销黑茶已占相当市场份额;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也在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效。
4 整合资源集约化发挥效应
乐山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资源要素整合,推动茶产业发展壮大。
据乐山农业部门介绍,目前,乐山已建立茶叶发展市级联席会议制度,把与茶产业相关的各部门资源综合起来。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乐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市所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科技扶持、有机认证等方面深度合作;乐山市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省内茶叶研发单位开展了资源收集整理、品种选繁、加工工艺等新技术转化推广工作。
同时,在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茶叶科技园,依托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乐山市已初步建成覆盖茶叶主产区的茶叶技术推广体系。
记者 赵芳莹 文/图
新闻推荐
变脸演员与观众互动《草把龙》表演观众在艺术家指导下制作年画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茶博会”)精彩纷呈,而相关的配套活动更是亮点不断。继犍为县之后,4月30日和5月1日,...
马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