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瑶
4月15日,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光荣村1组山坡上,村“第一书记”杨洋、支书李易坤、文书赫勒石批及另外两名党员,正带领村民一道为核桃幼苗除草。由他们合伙筹建的百亩核桃种植园,是全市首个“党员***示范工程”。杨洋说,“管好这片核桃林,可以给全村人带来脱贫希望。”
助力“产业脱贫”托起致富之梦
光荣村唯一的主导产业是2014年栽种的660亩核桃,由于缺乏管护技术,两年多来不见起色。
去年,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在入户走访中获悉这一情况,立即邀请“林业能人”、专业人才和合作社专家到村分析产业问题,寻找“病”因,提供示范。为调动村民积极性,工作组和村组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工作、教技术、送肥料,手把手帮群众为树苗剪枝、除草、施肥,还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让光荣村人点燃了发展希望。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村干部和党员们反复磋商,决定带头行动,作好表率。短短两个月时间,党员们筹齐土地流转资金,帮扶单位联系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树苗、肥料和技术,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给予项目倾斜。首批100亩核桃园建成了,全村群众也将跟着受益。《示范工程建设责任书》明确规定:“由领办方每年组织村民开展施肥用药、管护技术等现场培训不低于4次,负责对村里31户重点贫困户种核桃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用工优先满足贫困户等等。”荣丁镇党委书记徐泽星说,示范工程不仅为全村200多户核桃种植户提供了技术标杆,而且从第三年起,基地收益将以每年每亩100元为底线上缴村集体经济,使光荣村原本空壳的集体经济也有源头活水的补给。
除核桃产业外,光荣村产业脱贫也有了清晰的思路,将在未来五年,形成山羊(出栏)1000只、核桃2000亩、油茶3000亩、土鸡(出栏)4000只、柳杉5000亩“12345”的产业规模,帮助光荣由“产业弱村”蜕变为“产业强村”。
致力“建房铺路”夯实民生之基
光荣村2010年由两个村“合二为一”,山高坡陡,面积19.6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中有3个组不通水泥路,仅有的7公里村道也早就破烂不堪,群众修房运材料“豆腐变成了肉价钱”,加之村里很多群众的贫困程度深,自主改善住房条件似乎遥不可及。
“修房、铺路,两条腿走路”。帮扶单位进驻后立即行动,先后争取“三房”改造资金201万元、道路硬化项目7.5公里。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与加大帮扶外在推力有效结合,工作组和镇村干部多次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为群众讲政策、讲发展,扶志励志。今年1月初,7组道路“瘫痪”,群众修房建材连马都驮不回家。工作组迅速协调机具,20多名彝汉群众每天主动出工出力,仅用10天时间抢通了道路。如今的光荣村,逐步形成了群众“修房出资、修路出力、修渠出地、修圈出材”的良好发展氛围。
2015年,光荣村完成“三房”改造67户,新建(整治)渠道8.9公里,新建石河堰2座、蓄水池12口,群众主动投劳整治道路3公里。春节过后,光荣村7组2.8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动工,2组、5组4.7公里道路也将动工。村里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纷纷为驻村帮扶工作“点赞”。
倾力“共铸新村”开启小康之路
在驻村帮扶中,帮扶单位不仅配强工作组力量在“前线”,更注重整体发力,先后协调道路、学校、产业建设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900余万元;全体干部参与“结对认亲”,实行“菜单式”服务,量身定制“五个一批”年度脱贫措施176条,帮助群众理清脱贫思路。
在光荣村每户村民家中,由帮扶单位赠送的年历上清楚印上了精简的《村规民约》、核桃管护要点和政策小知识;在村“第一书记”随身携带的《光荣***暨整村推进规划》上,脱贫攻坚每个阶段的重点、目标都标注得清晰明确。
光荣村《脱贫攻坚五年规划》中,明确了“打造12公里环形村道、畅通15公里组道,形成五大产业规模,构建‘2+5’新村庄格局”的总体目标。今年起,各级扶贫单位将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村道拓宽7公里、组道硬化7.5公里,迁建石桥小学,新建光荣村党群服务中心,继续推进核桃、油茶、柳杉、山羊、土鸡等产业建设,确保光荣村在2018年先于全省两年整村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石巫果王辉)近日,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一行将价值近5万元的2800只狼山鸡鸡苗,送到对口帮扶的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高卓营村。该村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无偿领到80只鸡苗,到9月底,除去成...
马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