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对口帮扶马边雷波综述
□本报记者 陈松
10多年前,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农业靠天吃饭。
10多年后,这里瓜果园林镶嵌山间,农业产业远近闻名,新村美景入画来……
这里是地处大小凉山腹地的彝区,受自然条件限制,过去处于贫困“洼地”。从2004年起,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先后对口帮扶凉山州甘洛县、雷波县和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打好***攻坚战新要求,紧紧瞄准扶贫对象,注重精准施策,加大产业和智力帮扶力度。10多年来,累计协调项目资金8.13亿元,带来彝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精准摸底“拔穷根”
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走上小康路?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从精准摸底开始,走精准帮扶之路。
今年6月,在马边县柏香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一个塞满文件盒的柜子。“这里是全村535户2203人的个人信息资料,累计数据达12万余条。”中央纪委下派该村的第一书记帅志聪随手打开一盒文件,各式表格映入记者眼帘:除村民基本身份信息外,每人学历专业、收入来源、健康残障、补贴参保、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都一一罗列。
去年8月,帅志聪到村挂职后便马不停蹄,与省纪委及乐山市纪委下派干部到柏香村贫困户家中逐一摸排情况。“挨家挨户整整走了4个月。”帅志聪说,这样的一线摸排为精准施策打下了牢固基础。
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中央纪委和省、市(州)纪委确立“解决民生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尊重群众主体”工作思路和“自身动力为主、外界帮扶为辅”原则,制定马边、雷波***5年规划,提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脱贫目标。 (下转11版)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